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期末 2024-02-23 1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精准概括,对于这个概念,《乡土中国》一书中的表述如下: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他所在社会影响所推出的社会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每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在费孝通先生看来,“差序格局”理论是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凝练,其内涵不仅停留在人际关系上,而且包含了更大范围的社会结构、“差序格局”中的“差”指的是《乡土中国》中提及的类似波纹向外推的横向结构。阎云翔对“差序格局”理论结构的认识值得借鉴,他指出:“差序格局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

(选自方楠《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有删改)

材料二:

差序格局在公私、权力和权利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规范,而互联网对差序格局的重塑也势必作用于以上三个方面。

一、具体来讲,网络空间中公私结构的剧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众进入公域的门槛降低,途径增多。乡土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被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通信和储存成本的下降,使世界人口的可观部分获得了从事信息和文化生产的物质手段,个人可以有效地在公共领域中开展传播活动,由被动的读者和听众转变为发言者和对话的参与者。互联网击碎了与传统身份相勾连的“准入资格”,公共领域渐而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性。二是网民“由私向公”的意愿逐步增强。在差序格局中,“爱无差等”的理念无法在乡土社会中落地生根,“自我主义”不仅使得人们“公私不分”,更令“由私向公”的转换难以实现。而随着社会化媒体普及,个人间能够凭借互联网进行远距离的沟通和经验传递,并且私人生活也越发地能在网络上获得完整的展示,个体的情感、困惑以及利益诉求也因此可以迅速地引发关注,热议甚至是声援。

二、在网络社会中,差序格局所产生的权力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出现,读者不光可以通过传统的“书写”来发表评论,他们更能以“转发”或“点赞”的形式来再造文本并重塑意义。实际上,“转发”或“点赞”既是信息的接力和重新编码,又发挥着颠覆权威叙事的功能,有时候,一些“不合常理”的点赞其实是网民以“戏谑”的方式来解构差序式的权力,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之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以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

这种“另类”的话语权即“信息权力”。网络社会无疑更加看重信息的流动。于是,信息超越了知识和经验的地位,构成了权力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信息权力是“不在场的网民通过观点发布、消息传递、时事评论等行为在交流沟通中展现的权力”,它赋予每一位网民发言的机会和针对时事的能力,由此增强了他们的话语权。信息权力制造出了“众声喧哗”的去中心化力量,摧枯拉朽式地瓦解了权力的差序格局。近年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也直现地反映了信息权力对传统权威的直接挑战及其效果。

三、网络公民权利的成型与危机。差序格局下的中国社会,缺少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而平等的公民权利体系。人们的权利被“纲常”做了差别化的抑制或放大,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往往是根据其所掌控的权力而灵活地进行伸缩。所以,权利与个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存量相关,却得不到法律的平等保障。

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差序式的公民身份。一方面,网络提升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促进了公民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和深化。截至2008年10月,我国有14个部门已推出60余部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李永刚说,“我国成为了全球该领域法律法规最多的国家,这种覆盖面极广的恢恢法网,无疑反映了我国网民权利保障机制的日益健全”。网络社会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公民性,这主要归功于权利取向的网络舆论对非正义权力的制约,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网民对公民权利的体悟和学习。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现实的公民社会发育仍不够充分,其严重滞后于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正如刘学民所言:“在西方,网络公民社会仅仅是现实公民社会的一个补充;而在中国,网络公民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尤其是围绕网络事件而产生的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影响有些远远大于现实中的公民社会。”从某种程度上看,互联网在我国也就不仅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它更充当了公民权利的“培养皿”,倒逼着国家逐步调整其与社会间的关系,以打开更多的“机会窗口”,继而创造出不单局限于互联网的多元公民权利。

(选自王斌《网络社会差序格局的崛起与分化》,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阎云翔认为,差序格局是一个含有纵向的等级化的“序”和横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组成的立体结构。他的理论认识比费孝通的理解更深一层。
B.在我国,互联网使国家逐步调整其与社会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不单局限于互联网的多元公民权利,因此它不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
C.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举措,表明权力中心屈服于信息权力制造出的去中心化的摧枯拉朽般的巨大力量。
D.传统乡土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被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不具备真正意义的大众性。其“准入资格”与传统身份相勾连,普通民众常被排斥在公共领域之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把西洋的社会结构比喻成一捆捆扎清楚的柴,是团体格局,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中国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
B.在网络社会,处于权力中心之外的网民们只能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之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的方式,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
C.差序格局从公私、权力和权利三个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规范,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差序格局,但这种作用依然要从上述三个维度去理解。
D.材料二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普遍而平等的公民权利体系,公民权利能得到法律的保障,而差序格局下的中国社会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往往与其所掌控的权力相关。
3.下列例子中不能证明“互联网从公私、权力和权利三个维度重塑差序格局”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微博的兴盛成就了具有海量粉丝和拥趸的网络“大V”,他们比普通网民握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其更容易形成一种普遍影响网民的话语权。
B.2012年的诸如“与父母合影”“带着外公去旅行”等微公益事件,是由个人率先发起,后经由网络的息传播和网民接力而获得全民慈善效果。
C.微信中,有以血缘、地缘抑或是亲属关系组成的微信群,如“我爱我家”;也有因学习、工作等社会关系建立的微信群,如“XX班同学群”。
D.福州小伙儿赵宇见义勇为踹伤施暴者反被刑拘14天的新闻引起网络热议,众多网民质疑刑法制度不合理,57天后赵宇收到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
4.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给“差序格局”简要下一个定义。
5.材料二中,一、二、三方面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2024-02-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浔阳江头那一夜

林那北

入秋了,暮色当头,晓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之前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

虽小时候曾在苏浙皖辗转寄居过,但从二十八岁进京应试起。这十几年,他都是在旱得又干又燥的天穹下晨起暮眠,雨比节日还少,周围祈求甘露的仪式连锦铺开,百姓的祷告声地动山摇,上苍却总是不肯听进耳里。可是去年秋天他突然南下,突然卷起行囊一步步离开自己熟悉的皇城,蹚过黄河,涉过长江,来到此地,竟一下子满眼是水了——北面是长江,南面是鄱阳湖,江与湖以及纵横的支流此一条彼一条划开大地,波光粼粼,涛声起伏。一切都与地名多么契合,江州,原来就是一个到处水光潋滟的地方啊,山川日月都倒影其中,顿时多出一个人间。二十八岁他就中进士了,任过校书郎、县尉、集贤校理、翰林学士、左拾遗、京兆户部参军、太子左赞善大夫,要说见过的世面也不算少,但四处流动哗哗有声的水还是一下子就打动了他。有水就有船,有船就有南来北往的人与货,就有两岸生命连绵不绝的涌动。

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

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一年多以前,他还在宫中,围绕太子悠哉地当着左赞善大夫。此时藩镇割据,战事四起,朝廷平藩讨叛让地方势力不满,便派刺客入京城当街杀了宰相武元衡——是可忍孰不可忍!依唐制,东宫官员固然不得参谏朝政,他还是奋笔疾书,要求缉拿凶手,雪耻立威。宰相不是他杀的,他也远远无法威胁别人坐上这个位子,可是他却“越职言事”了,被扣上一个“伤名教”的罪名赶出宫门。江州,离京城如此遥远的东南小城。

读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人都知道他姓白,名居易,这个名字来源于《礼记·中庸》中的词句:“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徽章。”祖父替他取此名,大约只是希望他一生都处于平易而无危险的境地,故平常心,素位而行,以待天命。另外他字“乐天”,就是乐天知命的意思。他做到了吗?显然没有,否则宰相被杀这么大的事,哪轮得上他说什么呢?他憋不住说了,结果就给自己惹下这么大的祸。

但委曲求全地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人生在世,说该说的话,做应做的事,才不枉痛快走一遭。他孤身离京,接着与家人汇合再向南。“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这是他初到江州时写下的。放平心态,这里其实也不失为一块宝地,除了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满山四季都绿出层层叠叠的厚实油光。

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城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仅仅觅得这妙不可言的短短二十八字,他也可以快慰自己了。京城无限远,那就在此独善其身吧。“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南边,他很快给自己建起一座草堂,以便呼朋唤友大醉几场,甚好甚好,十五年前他初入仕途时,在秦岭下、渭水边的周至当着小小的县尉,不也正是在山中与朋友纵酒欢歌之后,才诗意喷涌,挥毫写下那首八方争颂的长诗《长很歌》吗?

天已完全暗透,江面零星的渔火萤火般孱弱地跳动。青衫太薄了,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冷,犹如直面自己的身世和当下朝政时的凉意。友人船正待发,他急步前迎,一怀愁绪还须靠酒打发,便相对而坐,把盏话别。

接下去发生的,都写在《琵琶行》里了。霓裳羽衣曲、从长安城流落到此的旧女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弦音……丝乐如梦,身世飘零,沦落天涯,他涕泪横飞,辛酸往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无边无际地当头淋下,令他无法自已。之后他又前往北门外的浔阳楼,看到的是“……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万千感慨涌起,于是提笔挥就这首《题浔阳楼》。

我登上浔阳楼时,离白居易送客的那个秋夜已经过去了一千两百零六年。这座城如今被称为九江,江州已经是一个被时光带走的旧地名,它位于江西省北部,共九条江河汇集于此,流经境内的长江又与鄱阳湖及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水流纵横交错,浩淼壮阔。如同白居易初踏上岸时的愕然一样,我也惊诧于它如此汪洋盛大的水系,全中国难有能与之匹敌的另一座城吧?而且是长江、京九铁路交叉点,又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是江西省举足轻重的北大门,市区疏朗而宏大,空气干净得似乎都带着几分甜味。

是个阴天,江水依旧执着东流。一场大旱之下。江面瘦了许多,但众多货运巨轮仍匆忙来去,几只鸟无拘无束地上下翻飞或泊在岸边草丛中觅食,远处有塔有桥有一个个从树缝里钻出来的红墙乌瓦与飞檐,很恍惚,时空在忽远忽近间跳动。迎着风,倚着栏杆眺望一阵,又与友人临窗坐下,缓缓喝上几杯庐山云雾茶。今夕何夕?犹抱琵琶化着面靥妆的脸不时一闪而过,大弦小弦嘈嘈切切声一直似隐似现。吹过白居易的也是类似的风吧?那晚饮过酒后他是否也泡一壶自家草堂前种的新茶缓缓品上几口?

(摘编自《文汇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坐在马车中的白居易想起了过往,想起了被贬前京城的生活,想起了小时候在苏浙皖的寄居生活,那时候的天气又干又燥。
B.结尾两段落笔于现在,以“今晚”映照“那夜”,描写作者眼中的江州秋天风景,表现对白居易的追怀,表达对其遭遇的同情。
C.白居易“越职言事”为自己招来祸端,一个人孤身来到江州,但他慢慢放平了心态,爱上了这里的山水,甚至有意隐居于此。
D.白居易被贬江州前在京城做的最后一个官职是太子左赞善大夫。任此职不能参谏朝政,但正义的白居易还是“违规”而被贬。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为“浔阳江头那一夜”,却用大量的篇幅写白居易在京城及其他等内容,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文章引述白居易《题浔阳楼》中的诗句,只为表现他被贬谪江州后志不能抒而又不得不寄情于浔阳山水的情怀。
C.两次提及白居易“二十八岁”,突出了他的年轻有才,继而列述他任过的官职,这都委婉批评了他恃才而傲的做法。
D.文章开头以“车内男人”和“他”来代替称呼白居易,后面才适时点明,但从行文角度看,这样写作用不大。
8.白居易被贬江州,其《琵琶行》中所描写的江州地理环境与该文所描写的江州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为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本文是一篇文化散文,它的“文化”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做简要探究。
2024-02-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宓子贱为单父宰,辞于夫子,夫子曰:“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许也;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譬如高山深渊,仰之不可极,度之不可测也。”子贱曰:“善,敢不承命乎!”宓子贱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也,阳桥也,其为鱼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而众说,语丘所以为之者。”曰:“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而哀丧纪。”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曰:“不齐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子贱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继矣。”

(节选自《说苑·政理》)

文本二: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来尝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于小人。”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致士》)

【注】①单父:春秋时鲁国邑名。②阳桥:一种白色的鱼。③冠盖: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④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⑤不齐:宓子贱以名自称。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于此A在矣B昔者C尧舜清微D其身E以听观F天下G务H来贤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拜访,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过”的词义不相同。
B.尧、舜,两人均为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后用尧、舜泛指圣人。
C.孤,指年幼丧父的孩子,与现代汉语中“孤儿”的内涵完全一样。
D.“务来贤人”与《陋室铭》“往来无白丁”中“来”的含义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教育宓子贱说,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态度。并以高山和深渊为喻,说明做官的道理,宓子贱谦虚地接受了孔子的教导。
B.宓子贱治理单父非常好,孔子认为他不仅能使百姓亲附,还是一个能成就大事业的人,并赞扬他是继承了尧舜一样政绩的人。
C.阳昼送两条“钓道”给宓子贱,意在告诉宓子贱鉴别人才的方法。即要看这个人是否善于逢迎及其对待名利的态度。
D.本文对话描写的运用很成功,特别是孔子与宓子贱关于治理单父的对话。层层深入,把治理国家的境界展现出来。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4.孔子认为“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虽然好,却是“小节”。你赞成孔子的说法吗?请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2024-02-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晓发

唐·崔曙

晓霁长风里,劳歌①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注:①劳歌:忧伤、惜别之歌。
15.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长风里”紧承题目的“途中”,虽是早晨雨过天晴仍令人感到有些凄清。
B.颈联写行途中登高回望,家乡一切都看不见了,当看到与家乡类似之景时更生悲情。
C.尾联承上联再写远望,因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视线,家乡的树林更加不可望到了。
D.诗人吟唱出“劳歌”是源于“赴远期”,由于此次离乡后归来遥遥无期,心生忧伤。
16.分析颔联所写的意象及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