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4-02 4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

宁国府、荣国府是贾氏先祖宁、荣二国公在世时,官造留下给他们嫡系子孙的,依明律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原造房屋,不得以无官违式论,清律父祖有官身及,虽曾经断罪者,其房仍许子孙居住。事实上,房屋之外,其他车马、衣服等物也不禁止子孙及其家属使用。这些在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得官吏的家属成为社会上一个特别的生活群体。而府第、高墙、豪门自然亦成为一般百姓眼中敬畏策妒之位势财富的象征了。

大门,堪称整个府第对外极具象征性的部分了。所谓侯门深似海,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譬如: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二府正门大开一路直到正堂。两门间的街上也设着二府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不准过。第七十五回尤氏由荣府返家,夜里省得套车,徒步过去时,两边的门子也把行人断住。这些事例都可见得二府正门甚至面临的街道,也都成为二府的外围领域,含有威吓的意味。

给秦氏办丧事,在会芳园围墙开了一门,起宣坛乐台,尤二姐丧事停灵梨香院,临时开了对街一门。这都是因为年轻媳妇、贱妾之丧不能由正门出灵,这也可见正门的庄严性不容破坏。

〔二〕

园林的性质比宅第更近于艺术,也因此园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说作者驰骋想象。《红楼梦》的结构有两大脉络:一是家族兴衰,另一是宝玉心性之旅。家族兴衰的脉络与府第的场景关系最直接,宝玉心性之旅的园地则由大观园来成就。

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展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因为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

为什么传统宅第没有个人私密的空间呢?因为儒家思想不在培养独立的个人,而在造就一个作为典范的君子。既然没有个人,那么,反映位序观念的传统宅第就不必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

然而,在读书人的仕途上,理想是君子修身治国平天下,现实里,多的却是听命木讷以及钻营功名利禄这两类人了。小说的主人贾宝玉关于前者没有兴趣,对追求名禄更是不齿,唯一的出路只有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究,尝试去寻找一些终极的目的与价值。很自然的,此项探究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府内的园子才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

〔摘编自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园林》〕

材料二:

人类建筑,有两个目的:其一为生活所必需,其一为娱乐所设置。就我国历史而言,其因形式而分类者,如平屋,乃生活所必需也;如台楼阁亭等,乃娱乐之设备也。其因用途而分类者,如城市宫室等,乃生活所必需也;如苑囿园林,乃娱乐之设备也。中国文化,至周代八百年间而极盛,人为之势力,向各方面发展,大之如政治学问,小之至衣服器具,莫不由含混而分明,由杂乱而整齐。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期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

〔摘编自乐嘉藻《中国建筑史》〕

材料三:

在一座中国房屋中,花园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与所有建筑根本不相同的原则。我们曾经指出过中国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唱,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即使规模不大,中国的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尽量不致千篇一律。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当人置身其境时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画中,其间差不多经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径和小桥。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

〔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制定原理分析》〕

1.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第大门是家族权势的象征,《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不由正门出灵,可见正门庄严性不容破坏。
B.传统宅第房子里外之门不闭,缺乏个人私密性,故常设门帘、屏风等引人“依礼举止”,保证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
C.人类建筑一为生活必需,如平屋宫室;二为娱乐所设,如苑囿园林。在春秋战国之际,已有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
D.中国的房屋和城市,规则、对称,讲究传统的人为形制;花园和风光,不规则、不对称,讲究起伏和曲折的形状。
2.依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格的等级制度推动了“门”概念化意义的生成,在严格区隔生活界限的同时,“门”也彰显了制度的力量。
B.贾宝玉逃出儒家正统,尝试探究自我心性,这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需大观园来成就。
C.长期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的人,积久生厌,都会返求自然,将居处由宫室变化至于园林,以求安慰。
D.位序分明的传统住宅遵循着儒家的礼仪规范,因地相宜的园林制定却到处透着道家“法自然”的意味。
3.依据材料三,以下写古代建筑的诗句不能反映“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的一项是(     
A.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B.重廊曲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
C.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D.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4.依据材料,分别概括传统宅第和园林的特点。
5.结合上面的材料并联系《红楼梦》的相关内容,对“潇湘馆”之于林黛玉的作用作一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茅草地

艾 芜

当我在南国天野里漂泊的时候,没饭吃,便做工;得了流汗换来的工钱,就又向一个充满新鲜情调的陌生地方走去。这,看起来倒是一件有味的容易事,然而,实际经验着,才并不全符脑里所起的美好幻象。

到大商埠八莫,又没钱吃饭了,仍旧使用随身带着的法宝——做工。然而,谁要我呢?至于做什么,在我倒全不成问题,文的方面如写字,武的方面如挖土,都来过。

同我一块儿住的一位苦力,把从我脸上眼里发现的苦楚,向店里的人尽力宣传了。一位汉子听了他的宣传,热心地替我找事做。这夜我回去的时候,他带着一种安慰病人的声音,说道:

“看来你还是读过书的,你得到那家店里去教几个小孩子。能吃苦,更好,他们开店的,要你早晚招呼客人,这,轻便呵,并不是叫你跑路抬人!”

他随即把店主的姓名告诉了我;那地方叫茅草地,恰在两天不见人烟的山路中。

带我到深山客店里去上工的,是那位把我形容得过分可怜的苦力,恰好要抬客经过那店子,就自告奋勇,做我的引荐。于是我愉快地起身,一路不时吹着得意的口哨。

到时,我象客人一样先到那店里住下。不久,引荐我的苦力找着我,不平地挥着拳头,原来那店主根本就不请一个教他孩子的人。

怎么办呢?只得仍象一般客人似的睡去,然而,哪里睡得着。八莫那里的息店钱,既欠着,这儿又新增了一笔!

第二天早上,引荐我的苦力和着他的伙伴,把夜来留宿的客人,全抬到群山里去了。我,没奈何,老着面皮住下去。这一天的午饭和晚饭,一直是老着面孔去吃的。象这样需要老着面孔去过的生活,倒不如饿饭好。

店主人要向我发作的话,终于说出口了,可是话却出乎意料之外的和善。他说:“我没钱,哪能请一个教书的呢?从前只是向人说说罢了,并不是一定要的。”他打量了我的小包袱和枕边一本破书,脸上做出微笑说:

“来了没法,也莫怪他了。距这儿不远的深山里,有座洋学堂,听说要请个教汉文老师,你去包成功的。”

“对呀,那里请多久也没找着人哩!”老板娘也来打总成。后面尾来两个孩子,一个是十二三岁的男孩,惊奇地看我,又望我的书;一个是八九岁的女孩,拉着她妈的手,短发覆额的小面孔有点羞,大概这就是我在八莫做梦做先生时的学生了。

次日早上,踏着坡上的萦迁小径,穿入雾的山林,向陌生地方去了。衣袋里塞着钢笔墨水瓶杂记簿这一类的小朋友,它们曾随我在许多荒凉的山野里作过东西南北的漂泊,曾同我在小客店的油灯下度过不少寂寞的晚间。走倦了,坐在山坡林下,把脑里飘忽而来飘忽而去的情绪,在膝上随意抒写。

正午,在一座山岭上发现炊烟缕缕的山村人家。似觉梦想的丰收,已收获一半。徐徐走进这山村,却给我一个有味的惊奇。人家自然全是茅屋,但前后的房檐,都拖到地面。门前悬挂水牛头颅的骨骼一二块,黑而弯曲的角仍然留在上面。间或屋外树下有赤脚的女人席地坐着,把一条条的棉花用手搓成线,帮助她的工具,没有纺车,只一根尺来长末端带铁饼的细竹条。遇着一个男子,问他学校所在的地方,谁知他全不懂。他短衣着裤,嘴唇红得可怕,头上包的黑帕。然而,他会意地把我引到一座木建楼房的门前,正是我要找寻的学堂。我走进去,简单地说明来意。一个白衣修女,从头到脚端详我,及到听完,答道:

“是的,要一个教员,但要懂得克钦话哩。”

所用的精力都等于零了。

下山的路上,茫然望着远山的落日。这儿没有成群归巢的暮鸦,没有喧声噪林的画眉,只有苍茫的黄昏景色,悄悄地潜来,渐渐把周遭卷入无涯的深蓝。我记起这时从小窗里透出灯火的故乡的家,灯下共语的每一个熟悉的容颜。

次晨,早起的店主把我从梦里拍醒。他说:“肯帮我做活吗?今天就动手。”

“什么?……做活!”我简直呼吸停止了。

于是依照他的命令,把每一间屋里地上点缀的口痰,鼻涕,瓜子壳,香烟屑,扫除干净。夜来客人盖的被窝收去折好。侍候客人洗脸吃饭,叫一声,应一声,殷勤奔跑。

客去后,打扫马屎马尿和溅污了的稻草,扫成一堆一堆,然后用竹篓挑到远处去抛掉。等我把膝以下全弄污的脚秆洗净了,女主人便吩咐快到不远的江边,挑每天缸里这时应添的水,马上两个油桶改做的装水家伙,就在我一前一后摇荡,一路溅着水珠。

流汗的工作稳定了,第四天午后,檐下土阶上摆了一张矮小方桌,两个小孩之外,又添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围着坐,每人面前放着书。店主及其妻都堆着一脸欢笑,用甜蜜腔调敦请我去做半下午的先生。

这边两张笑脸向我讨好,那边六只小眼睛向我祈求。从此把职兼下去了。

他们在我上工的那天,都从我的姓下加大哥两字呼叫,到这时大家用另一种口吻称为先生。可是以后每次当客人投宿时,店主就拿出老板气概,仍遵旧章喊“汤大哥,打洗脸水来,快点哪。”

就这样,由春末兼职到秋深,才又漂泊到另一个繁华的都市去了。

1932年

(有删改)

[注]①克钦,云南人称为山头。解放前的地图,称为野人山地。现在中国的克钦族,叫做景颇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作为主体观察体验生活,既真实,便于抒情,又扣住“我”的行踪,直接展现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
B.小说两次写“有味”,都是主人公内在感受的真实表达,既前后照应,又写出新奇独特的感受之后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C.苦力没弄清情况就介绍工作并置“我”一人于客店,店主人看似和善却有预谋很狡猾,都表达对人物复杂心理行为的讽刺。
D.“我”看到店主人两个孩子便想起曾经的梦、上山时带着钢笔等细节,都点出读书的影响,为最后同意店主人要求作准备。
7.关于文中的环境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山中环境的描写,随情节发展自然展开,不事雕琢,但体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情。
B.山村的房屋构造、布置用具,烘托生活条件落后,暗示我与此地格格不入,此行会无果。
C.“远山的落日”“苍茫的黄昏”山间自然景物描写,既写实,又是“我”心情的真实写照。
D.小说环境描写有实有虚,眼前与过去穿插,丰富了内容,带读者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8.在茅草地,“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9.艾芜说“河是喜欢走着不平的道路的。人也得像河一样,歌着,唱着,笑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句话内涵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注]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节选自《触龙说赵太后》)

[注]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B.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贱息,卑贱的儿子,文中是向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与现在说的“犬子”相同。
B.填沟壑,指死后无人埋葬,尸体丢在山沟里,文中是对自己死亡的谦虚的说法。
C.丈夫,文中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与“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中的“丈夫”相同。
D.山陵崩,一种委婉的说法,指帝王的死亡,或指当权者的死亡,文中指赵太后去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见到太后之后,触龙先关切地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再与她谈论养生之道,使太后怒气稍有缓解。
B.触龙借劝谏太后之机,表面上向太后请托让其子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实际上是为其子谋职。
C.燕后远嫁后,赵太后从燕赵两国的长远利益考虑,每次祭祀都为女儿哭泣祈祷,祝告女儿不被送回。
D.本文意在告诫为人父母者,爱子女要既考虑当下,又作长远打算,不可一味庇护,应放手让其建功立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
14.有效的劝说需要从对方最在意的点入手,结合文章,简析烛之武与触龙劝说成功的根本原因。
2021-06-28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秣陵吊古

屈大均

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旧国,又怎忘兴替。虎踞龙蟠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

【注】①秣陵:今南京。②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③石人,指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直抒胸臆,并以“萧条如此”的感慨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花柳”句借景抒情,写秣陵繁华胜景使人迷醉,导致了六朝的覆灭。
C.玉笛、金笳声声,秦淮微波荡漾,视听结合,烘托了深沉的兴亡之叹。
D.燕子飞归故国,化用前人诗句,赋予燕子新的内涵,拓展了词的意境。
16.本词下阕结尾两句与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结尾三句,在手法运用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之志体现儒家礼乐理想,成语“沂水春风”由“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
(3)岳阳楼“怀甫亭”挂着一副缅怀杜甫的对联,其中“世上疮痍空有泪”一句,直接体现《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感受。
2024-04-02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刮得很,雪片像扯破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上两道宽边了。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

风玩弄着伞,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两次甚至吹得它离开了行人的手。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已经到了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街上一切也逐渐消失在灰暗的暮色里。路上尽是水和泥。空气寒冷。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明亮的家。

18.下列句子中的“紧”和“风刮得很紧”中的“紧”,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捏紧笔杆,用力地写下“可爱的中国”五个大字。
B.挑山工紧了一下腰带,把担子重新放到肩膀上。
C.小战士紧赶了几步,追上了一路向南的大部队。
D.这个月开支多了一些,手头显得紧一点儿。
19.指出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比于“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轿顶上、轿夫的斗笠上和行人的脸上,都铺满了雪”,表达效果更好在哪里?
2024-04-02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拿书法来说,张旭和颜真卿都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是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 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杜诗、颜字,加上韩愈的文章,却,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他们对后代社会和艺术的密切关系和影响,比前者远为巨大。

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1)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盛唐”;(2)以张旭、颜真卿为代表的“盛唐”
B.(1)以李白、张旭为代表的“盛唐”;(2)以杜甫、颜真卿为代表的“盛唐”
C.(1)李白与杜甫的作品;            (2)张旭和颜真卿的作品
D.(1)李白与杜甫;                  (2)张旭和颜真卿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大千先生谈绘画时说:一个成功的画家,画的技能已达到化境,也就没有固定的画法能够拘束他、限制他。画得熟练了,何必墨守成规呢!但初学的人,仍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为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干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左丘明(前556-前451)  《左传》  刘向(约前77-前6)  《新序》(《战国策》整理)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咏史怀古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选择+表达
21-220.65单句的成分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