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1 芣苢课后作业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4-04-07 11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名篇名句默写、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艾草枯黄了,静静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静静、薄薄、轻轻”,说说它们和“静、薄、轻”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都有“如……”,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共计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的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大部分诗歌的《诗经》,集中反映了周王朝500年间由盛转衰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

梁启超说,《诗经》是我国最古而最优美之文学作品。《诗经》之美,不仅在词,亦在情。不仅抑扬顿挫,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富有美感,还有真挚、纯粹而热烈的情感。所谓经典,大抵都是能让人情到深处,     ①      ……

《诗经》是古代学子们的必读书目,被孔子奉为经典。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儒家尊崇礼教,孔子将学《诗经》和学礼      ②     ,可见他将《诗经》放在了何等重要的位置。

孔子曾以一句话概括了《诗经》的宗旨,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认为《诗经》所表达的思想纯正无邪,所以就以《诗经》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来教育弟子。比如,《蓼莪》讲述报效祖国与为父母尽孝难以双全,当祖国需要时,仍会     ③     地选择为国尽忠,体现了家国情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诗经》收录了诸多情感真挚的诗歌,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周王朝对礼的重视,以及华夏民族的人伦美德。《诗经》中表达的对亲人的思念,对父母的孝心,对朋友的忠诚,对爱情的忠贞,对自由的追求……经过千年流转,依然能对今天的我们起到思想教化的作用。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7. 选择一个活动情景(如采葡萄、采草莓、采棉花、采西瓜等),用“重章叠句”写下来,注意“词语的锤炼”和“情景的推进”。
采采__________,薄言__________。
采采__________,薄言__________。
采采__________,薄言__________。
采采__________,薄言__________。
2019-10-25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8. 同学小福在学习了《芣莒》一诗后,用现代文还原了诗中的劳动场景。以下是片段写作的原稿:

空气微潮,就连叶子上也有几滴晨露;太阳升起,光芒照在露水上显得更加明亮。敲门声打破了寂静,熟睡的人们在吆喝声中醒来。妇女们相继出了门,三五成群,相约去采芣莒。在不远处,她们发现了一片生机盎然的芣莒,所有人紧皱的眉头瞬间消散,大步走向前,即刻采了起来。不一会儿每个人都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妇女们用拳头轻轻捶打着腰间,可手里的动作却没停下,她们宛如金秋时节收割玉米的收割机,动作流利,很快地上就只剩下光秃秃的芣莒杆了。她们有的将芣莒夹在腋下,有的别在腰间,有的把衣襟掖在腰带间兜住,还有的将裙摆掀起塞进裤腰,总之,收获满满。回家的路上,她们言谈举止间无不流露出喜悦,偶尔与鸟鸣声一唱一和,奏出了最美的劳动之歌。

小福觉得划横线的句子不够好,于是修改为:敲门声打破了寂静,吆喝声唤醒了熟睡的人们。

小清同学觉得改句更好,你同意吗?为什么?
2023-11-13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书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9. 请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关于《诗经》的成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采诗说是公认的、大家都比较信服的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是公卿献诗说。第三种说法就是孔子删改《诗经》的说法。这三种观点,我个人比较赞同孔子删诗说的观点。因为《诗经》这部诗歌总集所编撰的诗歌是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春秋中期,时间跨度有几百年,但最后留下的诗歌只有305首。有学者曾研究,《诗经》本来汇编了五千多首诗,如果没有人特意删减诗歌,平均下来可能几年才采集到一首诗歌,这种论点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删诗说这种观点是比较正确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其实是经过孔子筛选后,挑选出的。

二、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芣苢》中,描写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车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中描写女子从茎上采摘芣苢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芣苢》中真实地再现了劳动的过程,其中写女子从茎上成把地采摘车前草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芣苢》中体现妇女缓慢动手而用力采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体现妇女快速动手而用力采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5)《芣苢》中,写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
2024-04-19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1 芣苢课后作业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芣苢》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初夏风光。
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12.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袍”“同泽”“同裳”,表现出大敌当前,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
B.“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的描述,反映出了战士们积极备战的高昂热情。
C.“与子偕作”一句中,“作”是“起”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一起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D.这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中所独有的矫健爽朗的风格,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14.朱熹认为这首诗体现了秦人“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的气魄。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2023-11-17更新 | 35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名篇名句默写、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名篇名句默写
1
古代诗歌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名篇名句默写
3
阅读与鉴赏
4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表达题组
4-6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7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80.65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语言表达
9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二、名篇名句默写
10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120.65即事感怀
13-140.65边塞 征戍  诗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