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简明、连贯 > 情境补写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4 题号:1855676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目前,有网民在某政府网站留言建议,应将《水浒传》踢出中小学课本。此君历数了《水浒传》“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等几大“毒素”,认为“中小学不能给毒小说作推广宣传”。对于这名网民的建议,省教育厅做出了得体、审慎的回复:,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公允地说,《水浒传》的色调是黑色的,情节是残酷的,价值观是错乱的,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正史”极少留意的古代基层社会生活。然而,《水浒传》的长盛不衰恰恰在于其“现实”而非虚构,读者在梁山好汉身上看到了普通人也有的七情六欲,感受了普通人也会面临的命运抉择,享受了人物“人不由己”衍生出的曲折情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渐渐认识“反派”,也有助于他们领略现实社会的复杂、人性的立体与多元,逐渐从“这个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欣赏体验,转变乃至进化为批判性思维的欣赏能力。比起刻板单调的读物,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更能深刻地教育青少年。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表达得体,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人物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方式,从自己感受出发,用简要文字把自己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写出来。请结合画波浪线的句子,就你熟知的水浒人物写一则短评。(100字内)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传为杜牧所作的《清明》,谈及创作内容及背景,一般认为①_______________,比如《千家诗》就说“此清明遇雨而作也”。②_______________。其一,此诗虽以“清明”为题,但首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按照肇始于《诗经》的诗题命名惯例,诗题可能是由首句前二字摘录而成;其二,“清明时节”非特指清明节当天。杜甫《春夜喜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和《江南逢李龟年》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两诗的“时节”,③_______________。所以,将其理解为专咏“清明节”的诗篇,可能是学术史及接受史上一个长期未曾觉察的极大误会。

2022-12-16更新 | 8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它固然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但更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二者相辅和成,相得益彰。

《红楼梦》人物命名这是《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如,宝玉之名现于岑参诗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句,林黛玉之名取义于晏几道词黛含春怨,闲倚栏杆遍。自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宝钗之名取于李义山的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贾府四位小姐之名也都取自诗词:展礼肆乐,协此元春”“迎春且薄妆”“一枝两枝梅探春”“长安豪贵惜春残。史湘云之名取自张籍的湘云初起江沉沉。李纨之名也是诗词中化出的,李白《拟古诗》中有闺人理纨素句,理纨恰谐李纨。

这些主要人物的命名。如林黛玉之名与她的身世飘零、以泪洗面、命同落花相一致;宝钗之名与她婚后独梦,最终金钗雪里埋相关;四春之名合为原应叹息,为红颜薄命的预兆;湘云之名正是水涸湘江,云散高唐的暗示;李纨之名是她年轻寡居的写照。

若将《红楼梦》取名的种种巧思细加梳理,简直可以写出一部内容翔实的中国人命名艺术大观

1.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
B.“修辞立其诚”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C.现代人容易产生焦虑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这也想要,那也想要。
D.父亲说班车已经开始鸣笛了,他恋恋不舍地环顾整个家,口里应答着:“这就走”。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2-09-19更新 | 56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事业成功、学业成功、人际关系成功等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不断努力,但在此过程中却也常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责难和内心的焦虑、挫败感。

根据统计数据,大约有20%的人有着对情绪与环境的高度敏感性。拥有这种特质,意味着人善于观察、认真负责、深思熟虑。但是,,它让你在拥有丰富感知力的同时,也更容易被情绪与外在因素入侵,陷入自我否定、精神内耗的沼泽地。这时,我们可能需要一种能力,那就是“钝感力”。

承受失败的事实、讥刺的言语、强横的态度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而钝感力强的人,却能够抵御那些困扰心灵的烦忧,专注于突围困境。学会适当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钝感力,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抉择、怀疑、挑战、逆境、压力和挫折时迅速恢复并保持积极心态,用更加心智化的方式去适应当下的环境。

?首先要善于聚焦自我。钝感力的背后是较强的自我认知力,即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标、能力、优势等,懂得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规避多愁善感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学会合理进行问题归因。较为敏感的人,一般倾向于向内归因,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这时就需要通过寻找证据并正确评估可能性的方式,改变归因习惯。

渡边淳一说:“钝感力虽然有时候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2024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钝一点”。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根据上述材料,给“钝感力”下定义,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
2024-05-16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