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219444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___①___,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______。——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___③___。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语“孤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上图书馆》)
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荷塘月色》)
C.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反对党八股》)
D.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拿来主义》)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各句没有运用反语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
B.陶潜先生又有诗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连这位貌似旷达的老先生也这么说,可见无头也会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
C.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思想。
D.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
2020-04-29更新 | 11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乡土小说成为一条最强的主线。回归乡村,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表现农民的命运,以农村生活为主要选材,以农民形象作为主要对象,几乎成为20世纪中国作家的创作使命。而赵树理无疑是不能不提的一位。

赵树理能够突破新文学乡村小说的创作传统,在文学大众化道路上_____,毫无疑问,深入生活这座桥梁使他了解和把握了中国文化最底层的传统精华。赵树理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生活在文化信息闭塞的乡村,由于家庭的原因,不但他熟悉乡村的艺术文化,而且还受到农民宗教的深深熏陶。农民的生活与文化,与他构成了比常人更深刻的紧密联系,所以,在青年期的文化选择中,尽管他也经历了一定的困惑,但他最终仍然是坚定地____了当时时髦的五四新文化,选择了与他血脉相连的农民文化。这次文化选择直接影响了赵树理此后的乡村小说创作,他不是站在审视乡村的角度上,而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社会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农村和农民。

当下呼吁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声音日渐其多,三农问题也进入许多决策者和研究者的视野。然而文坛现状却并不能适应这一国情,文学作品中很少能够看到农民的具体生存状态,农民易读易懂、_____的通俗性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少。文学的不在场,是乡村痛苦得不到传递和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重心转移到城市,都市精神面貌被充分表现,农村题材写作却陷入沉寂。中国城市与农村不仅存在经济差距,也有着文化_____。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思和说:中国一些知识分子,站在比民间高的位置,俯视民间,这样写出来的民间是没有生气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赵树理这样的作家,敢于把自己投入到农民写作之中去,真正能够为农民说话。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          摒弃          喜闻乐见          隔膜
B.匠心独运          摈弃          喜闻乐见          隔阂
C.独树一帜          摒弃          脍炙人口          隔膜
D.匠心独运          摈弃          脍炙人口          隔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家庭的原因,使他不但熟悉乡村的艺术文化,而且还受到农民宗教的深深熏陶。
B.家庭的原因,使他不但受到农民宗教的深深熏陶,而且还熟悉乡村的艺术文化。
C.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不但熟悉乡村的艺术文化,而且还受到农民宗教的深深熏陶。
D.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不但受到农民宗教的深深熏陶,而且还熟悉乡村的艺术文化。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2-01-26更新 | 14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对下列古诗句加横线的修辞方法和语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现了诗人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守城将士严正以待的情景)
C.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其二)(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不忍离别之情)
D.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从琼筵。南风一扫胡人净,西入长安到日边。(李白《永王车巡歌十一首》十一)(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复兴邦国的爱国之情)
2023-09-11更新 | 3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