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2195860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悲陈陶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此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②都人:长安的人们。杜甫此时困于长安。③北:此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篇以孟冬良家子战死的惨烈现场开篇,给读者以强烈震撼。
B.“野旷天清”描绘了天气放晴的景象,暗寓着诗人对战争结束的喜悦。
C.前两联以沉郁的笔调描绘了战争场面,蕴含着一种悲壮美,令人共鸣。
D.后两联将群胡在长安的表现和都人的表现进行对比,强化了沉痛之情。
2.本诗与《登高》在抒发情感时运用的方式各有所侧重。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①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②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注]①轮元二年(759),杜甫四十八岁,在同谷县(今甘肃成县)住了约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在此期间,诗人作歌七首,描绘流离颠沛的生活,抒发老病穷愁的感喟,此为第七首。②三年:至德二载(757)到乾元二年(759)。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一句九字,写诗人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抒发了身世感慨。
B."三年饥走荒山道”,把“三年”两字放于句首,进一步突显了诗人近几年的苦难历程。
C.一、二句抒发诗人叹穷嗟老的感慨,诗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也有过类似的感叹。
D."长安卿相多少年”写长安城中凭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因此诗人劝导世人“富贵应须致身早"。
2.这首诗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9-11-24更新 | 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zhì):包书的布套。

1.结合全诗,概括诗中竹的特点。
2.诗歌尾联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赏析。
2018-05-17更新 | 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题。

九日登梓州城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
2016-11-18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