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王安石(1021-108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8 题号:2257694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答丁端州

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

【注】①丁端州:丁宝臣。据记载,其在越州除弊兴利甚重,再迁太常博士,移知端州。越州,今浙江绍兴;端州,今广东肇庆。②铜柱: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③竹符:汉时竹制的信符,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借指州郡长官。④沈休文:南朝梁文学家沈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可知,丁宝臣因在越州治理有功而移官端州,但他心中更多的是郁闷。
B.第五句中的“春书来逐”点明了时令和事件,并且巧妙地呼应了诗题中的“次韵”。
C.中间两联采用流水对,体现了王安石律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的创作特点。
D.尾句悬想友人在南蛮地生活过长,身体就会孱弱似沈约了,丰富了诗的内容和意蕴。
2.王安石写此诗回复丁宝臣,用以安抚友人。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写作意图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

宋·王安石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


【注】①睆(huàn):明亮、美好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待耕牛的劳作环境。牛在荒草茫茫中间行走,脚底下泥水源源不断涌出,暗示诗人对牛的同情。
B.牛在早晨霜露下耕田,晚上到月出还在劳作,表现了可歌可颂的黄牛精神,体现了淳朴充实的乡土气息。
C.第三联巧用“无”“有”二字,用牛无利与主人“千箱实”对比,将牛勤劳、忠厚、奉献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描写了耕牛不辞辛苦的默默付出,“空名岂余匹”借用牛表达了自己追求声名的愿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2.叶梦得说:“王荆公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请结合诗文赏析“茫茫”和“空”之妙。
2021-06-02更新 | 2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州桥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注】①州桥:在汴京。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这里指离王安石在金陵的住宅不远的钟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起句扣题,承句进一步阐释。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当年在州桥赏月,想念自己在金陵的家。
B.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在金陵赏月,听着泉水呜咽,看着明月,又想起在州桥赏月的那晚。
C.前两句实写了州桥和溪流,后两句州桥是虚写,溪流是实写。时空不同,虚实也就不同。
D.本诗两次写到明丽动人的月色,以乐景写哀情,通过人事的变迁,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
E.本诗通过时空的切换或剪辑,以跳跃幅度很大的意象联结,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传的情怀。
2.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请从内容和感情基调方面,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2020-07-31更新 | 3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注】①昌叔:王安石妹夫。②分:甘愿。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C.第六句的“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纷乱和犹豫。
D.本诗通过写登山所见的实景,以及由此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了情思,表达了心志。
2.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概括。
2020-10-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