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难度:0.15 引用次数:251 题号:21523293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既能异花传粉也能自花传粉结实,其苗期的叶片通常为绿色,科研人员发现棉花黄叶突变体(M),其叶片在苗期表现出叶绿素缺乏的黄色性状,而当植株成熟时,叶片恢复绿色。已知叶片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将M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自交所得F2中有302株绿叶苗和99株黄叶苗,说明黄叶为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棉花具有杂种优势,即杂种一代在纤维品质、生长速度等方面优于双亲,但棉花为两性花,人工去雄繁琐,科研人员以黄叶作为指示性状,对杂种一代进行筛选。
①研究表明,M品系与常规品系杂交,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选育杂交种的过程如下:
I将M品系作为____________本,常规品系作为另亲本,隔行种植,授粉后采收母本植株的种子。
II.播种所采种子,在苗期应人工拔除黄叶苗,保留绿叶苗,即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个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引进黄叶突变体的雄性不育品系(A),以提高棉花杂交种的生产效率。将A品系与常规品系(T)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由杂交结果推测,控制叶色和育性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另有研究人员用F1与品系(A)杂交,发现F2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绿苗雄性不育和黄苗雄性可育类型,则绿苗雄性不育和黄苗雄性可育类型出现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野生型棉花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经过上述诱导突变的方法,研究人员获得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体①-⑥,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棉花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来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不考虑其他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杂交组合

F1叶片边缘

①×②

光滑形

①×③

锯齿状

①×④

锯齿状

①×⑤

光滑形

②×⑥

锯齿状

Ⅰ.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判断,与突变体①为同一基因位点突变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Ⅱ.第一组的F1与第四组的F1杂交得到的F2中,叶片边缘锯齿的概率可能为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 (0.15)
【推荐1】穆勒由于对辐射诱发基因突变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设计出的一系列检测和保存基因突变的方法。
(1)若果蝇的常染色体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此基因始终保持在_____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中,在逐代的随机交配中,基因频率会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已知果蝇2号染色体上翻翅(A)对正常(a)为显性、星状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穆勒创建了突变体果蝇品系,部分基因分布如图1所示。A、B基因同时具有纯合致死效应,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这种品系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这种后代不发生分离的品系称为平衡致死系。

(3)利用平衡致死系创立的2号染色体突变检测技术路线(如图2),可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如显/隐性、是否致死等)。
①若在F1代观察到了新性状,则突变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无,则取F1代翻翅正常眼个体随机交配,观察F2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若F2中新性状个体占1/12,则突变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若F2中未出现新性状,则突变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突变基因保存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中,在其逐代的随机交配中,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种果蝇是突变基因与A基因的平衡致死系。
2021-12-17更新 | 86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 (0.15)
【推荐2】蓝粒小麦是二倍体小麦(2n=42)的4号染色体被其近缘种长穗偃麦草(两条均带有蓝色素基因E)替换。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也位于4号染色体上。如图是培育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新品种的育种过程。已知不育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不能联会而随机分配。小麦5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纯合后,可诱导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配对并发生E基因片段易位。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不育小麦和F1不育株的有关育性的基因型_____(填“相同”或“不同”),F2中蓝粒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F2蓝粒不育株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
(2)如果F2蓝粒不育株与二倍体小麦(hh)测交,F3中出现蓝粒不育株的原因是_____,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填类型),F3蓝粒不育株中基因型为hh的占比是_____
(3)F4蓝粒不育株和小麦(HH)杂交后单株留种形成一个株系。若株系中性状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F4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连锁,符合育种要求;若株系中性状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F4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未连锁,不符合育种要求。
2023-04-22更新 | 83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 (0.15)
【推荐3】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提高水稻产量,科研人员通过突变育种的方式筛选出了单基因纯合突变体1和突变体2、AP01基因隐性纯合突变体3(AP01基因功能缺失)、AP01基因显性纯合突变体4(AP01基因功能增强)四种水稻品种。通过测序发现,突变体1为O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该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1)科研人员观察发现突变体1和突变体2水稻穗子显著大于野生型。分别将其与野生型水稻杂交,获得的F1的穗子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野生型,说明大穗为隐性性状。将突变体1与突变体2杂交,若____________,没有出现新的表现型,说明两种突变体突变基因为同一位点的基因。
(2)研究表明,位于水稻6号染色体上的APO1基因与水稻穗子大小有关,突变体3表现为穗子显著小于野生型,突变体4表现为穗子显著大于野生型。研究人员将等量的AP01基因分别导入野生型和突变体1的植株中,测定细胞中APO1mRNA的含量和AP01蛋白含量,结果见下图。上述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Os基因与AP01基因是否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水稻穗子的大小,请设计最佳的杂交实验方案,并写出预期杂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Actin,即“肌动蛋白”,是所有细胞的一种重要骨架蛋白,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稳定,在该实验中作为参照指标。
(3)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野生型水稻,获得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该植株生长势、花的形态均正常。为了批量生产雄性不育植株,育种工作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正常育性基因M、a-淀粉酶基因S(S阻断淀粉储存使花粉失去活性)和珊瑚中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不含R的种子呈现白色)串联,然后导入雄性不育突变株的一条染色体的雄性不育突变基因位置上,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中非转基因的雄性不育种子与转基因的雄性可育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若要后代表型均为雄性不育,从而得到非转基因雄性不育系,可让F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
2022-05-11更新 | 9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