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单元检测
全国 高二 单元测试 2022-10-03 1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逻辑与思维、时事政治、哲学与文化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2020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坚决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这一要求理解正确的是(     
①辩证思维要求整体性地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②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决定整体的功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哲学大师黑格尔说过:“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对象就好像剥葱一样,将葱皮一层层剥掉,但原葱已经不在了。”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认识问题必须坚持先分析后综合的原则②分析必须抓住内在联系,不能简单地部分相加
③分析必须与综合相结合,不能单纯地“分”④认识问题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厚积薄发,‘追赶’才能变‘超越’”,这句话的依据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②事物的飞跃最终通过量变实现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④要重视量的积累,它比质变更重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
①善与恶性质不同、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然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实施西部大开发,2001-2010年是奠定基础阶段,重点是调整结构;2011-2030年是加速发展阶段;2031-2050年是现代化阶段,提高西部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启示我们(     
①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看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
③要把事物看成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④要通过发挥外力作用促使事物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最高阶的创新,它是在基础研究新成果与新技术结合的基础上推动产业新变革。比如,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数码相机产业,只用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取代了胶卷相机产业。颠覆性技术创新(     
①是对原有技术的“扬弃”②是对原有技术的彻底否定
③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④是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否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人们知道磁铁吸引铁屑、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铁发生偏转现象。法拉第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研究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制造出发电机、无线电发射机等。上述材料说明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  )
①需要以感性具体作为思维的起点 
②通过思维抽象能够把握认识对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③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④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在我国的国徽图案中,五颗红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我国国徽整体象征意义的认识在思维过程中属于(     
A.感性具体B.思维抽象C.思维具体D.感性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我国古代思想家公孙龙牵马出关,把关人依照法令不许其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这就是“白马非马论”。“白马非马论”观点(  )
①违背了整体性辩证思维的要求              
②违背了动态性辩证思维的要求 
③夸大了事物的个性,否定了事物的共性 
④从反面说明了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必要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验,指示方向的路标牌并没有错,但跟着它还是容易走晕;如果加上全景图,并特别标注出“您的位置”,感觉就会不同。这种体验表明(     
A.作为整体的全景图发挥着重要作用,制约着行程的方向
B.立足部分,统筹全局,利用全景图能更好地规划行程
C.明确自己在全局中的位置,有利于顺利抵达目的地
D.未标注全景图的路标牌,不能单独发挥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贵州省抓住机遇紧紧抓住自身特色,突出旅游主题形象,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促进地区发展。抓住自身特色,发展特色旅游运用的思维方法主要是(       )
A.在综合指导下的分析
B.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C.把旅游业从其他产业中分解出来
D.从人民的愿望出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19世纪30年代以后,许多科学家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了解到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水、无机盐、糖类和脂类、蛋白质、核酸,并以定量的形式分析其在细胞中的比重。这种对细胞的层层分解、分别加以研究,是科学研究细胞必经的阶段。这一事实说明(     
A.只有对事物各要素首先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B.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分析比综合更重要
C.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综合比分析更重要
D.只有对事物各要素加以综合,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2021-09-27更新 | 15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检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中国依靠自己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由过去“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表明(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存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
②“吃不饱”到“吃得饱”的量变是“吃得好”的质变基础
③坚持适度原则,积极促进“吃不饱”到“吃得好”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会经历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6-13更新 | 51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说法与漫画《都是从“一”开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都是从“一”开始
①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③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④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021-09-25更新 | 46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检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在富有文化韵味和生活气息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     
①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
②应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量的稳定
③坚持折中主义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④注意事物的临界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3-03-21更新 | 896次组卷 | 39卷引用:高中政治(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单元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灰犀牛生长在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看见它在远处而毫不在意时,若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它扑倒在地。因此“灰犀牛”被喻为大概率危机,其在爆发前已有迹象显示,但却被忽视。“灰犀牛”事件警示我们要(  )
①力挽狂澜,果断抓住时机变害为利 ②提纲挈领,抓住关键环节赢得主动 
③防微杜渐,保持清醒头脑,防患于未然 ④居安思危,防止矛盾向不利的方向转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7. 近两年,某市主动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0 329家,综合整治12 985家,盘活利用闲置土地8 929亩;钢铁企业从11家减少到3家,2019年压减粗钢产能70万吨、生铁产能60万吨;焦化厂从8家减少至1家,煤炭消费总量由2010年的4 500万吨降至2019年的2 930万吨。不仅为新动能腾出空间,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大幅度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该地上述做法坚持了(  )
①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②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③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21-09-25更新 | 454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英国已故物理学家霍金生前曾公开认错,因为他一直认为黑洞内部不会放过任何物质信息,但后来的理论却证明能量和信息能够逃离黑洞。霍金的认错并没有损害他在科学界的形象,反而获得了人们的掌声,同时也使他对宇宙的认识更进了一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通过自我否定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   
②追求真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只有通过自我否定才能实现新旧事物联系的终止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对已有认识彻底否定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1-30更新 | 18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就。“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  )
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模糊性的传统经验 
③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对传统经验全面否定 ④对传统经验的系统分析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21-09-25更新 | 21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检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0.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段话主要说明( )
A.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B.认识要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
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质D.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某植物学家在其所著的《红楼梦植物图鉴》中,根据《红楼梦》所提及的二百多种植物,断定《红楼梦》后40回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他的研究是先将这部120回的小说等分为3个部分,研究发现:第一个40回谈到植物165种,平均每回出现11.2种植物,中间40回谈到植物161种,平均每回出现10.7种,最后40回则只用到66种植物,平均数只有3.8种。他还发现引用植物的多寡,可以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植物素养,比较得出后40回作者的植物知识远逊于前80回的作者。后40回中只有6成提到茶,且仅一种龙井茶;前80回逾92%提到茶,且有9种茶。因此,他认为《红楼梦》后40回肯定不是曹雪芹所作。


(1)材料中植物学家运用了什么辩证思维方法得出《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的作者不是同一人?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种辩证思维方法的?
2021-09-25更新 | 405次组卷 | 13卷引用: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试题汇编:专题三单元达标测评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0年4月24日,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至此,东方红一号点燃中国卫星第一把火,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征程从此展开。

时间重大成就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胜利完成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直奔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月球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它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结合材料,从“量变与质变”的角度阐述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征程。
2022-10-03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单元检测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0.65)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影视作品创作中,有人认为“创新就是要与史实、经典原著不同”,导致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任意篡改历史、经典原著的所谓“创作”现象。这些“作品”完全颠倒了社会的历史观,混乱了人们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毒害着受众。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创新就是要与史实、经典原著不同”的观点。
2022-10-03更新 | 4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单元检测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逻辑与思维、时事政治、哲学与文化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0
主观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逻辑与思维
2
时事政治
3
哲学与文化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哲学角度考查新冠病毒疫情单题
20.65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单题
3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单题
40.65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单题
50.65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单题
60.65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单题
70.65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单题
80.65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单题
90.65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单题
100.65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单题
110.65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单题
120.65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单题
130.65量变的含义  质变的含义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14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单题
15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单题
160.8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单题
170.8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单题
180.65真理的条件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190.65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单题
200.65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特殊性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单题
二、主观题
210.65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材料分析题
22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材料分析题
230.65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辨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