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考政治试题
重庆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2-28 1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黄帝内经》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诊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万事万物产生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这说明《黄帝内经》(     
①是我国古人在丰富的诊疗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②坚持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
③从客观唯心主义角度认识人的生理与病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④科学地指出了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维护所有人的根本利益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自觉的历史担当,确立了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③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
④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同志(《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中蕴含着乐观主义精神、英雄豪气、必胜信心
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18更新 | 2189次组卷 | 27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9月调研考政治试题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这是基于(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对部分具有统率作用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部分之中
③部分影响整体,整体的发展要由部分的发展来推动
④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搞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近来,北京、成都、武汉、洛阳等地相继推出与景区、小镇实际场景结合的沉浸式剧本杀项目,让游客了解当地人文风情,加深对当地美景、美食等的印象,使游客出游体验更加丰富。针对各地蜂拥而上推出“剧本杀+文旅”项目,下列评论适切的有(       
①文旅牵手剧本杀,未必能够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剧本杀+文旅”是新出现的事物,前途一片光明
③倘若剧本杀制作千篇一律,势必难逃昙花一现结果   
④文旅牵手刷本杀,是对旧事物先否定后肯定的过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2-11-10更新 | 956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的二○二一新年贺词中提道:“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04更新 | 488次组卷 | 27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资本与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一道,共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对各类资本的积极作用要充分肯定;但资本具有逐利本性,若不能认识到资本无序扩张的危害,对其实施有效监管,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评价事物既要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④主次矛盾对事物发展作用不同,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当我们路过新修剪的草坪时,总会闻到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种味道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往往会出现在草坪被修剪过之后?有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一种名为绿叶挥发物的碳基化合物在空气中混合的产物。当植物受到昆虫、病菌感染或割草机等机械外力的伤害时,会主动释放这些分子。这说明(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③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为准确和重要
④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了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8-11更新 | 2324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过去,种棉花离不开坎土曼(简易铁制农具),如今耕地机翻地,无人机播种,新疆兵团居家管棉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正彻底改变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种植模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我国生产力不断解放发展
B.我国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D.生产关系是最活跃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从2022年秋季开始,劳动课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从哲学角度上看,这是基于(     
①通过劳动实践能发现真理中的错误,进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②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只有通过参加物质生产劳动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边漫画《不动心(作者:韩一民)》启示我们要(     
A.增长才干,把握人生难得机遇B.远离诱惑,弃绝自身一切欲望
C.解放思想,不断突破条件制约D.立德修身,笃行正确的价值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②中国实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变,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③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实践的新革命、思想的新长征,开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下列表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的是(     
①干一行爱一行                                                
②法不避权贵     
③言必信 行必果                                              
④红灯停绿灯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历史规律的深刻体现。全国许多大中小学与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场馆合作共建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让学生做志愿者、讲解员,讲好百年党史的同时上好“大思政课”。此举旨在(     
①学史明理,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党的思想理论
②学史崇德,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③学史增信,善用社会平台发展文化产业
④学史力行,借助社会实践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电视剧《人世间》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变革史。它讲述了三线建设、恢复高考,对外开放、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发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普良,一经播出便掀起观剧热潮。《人世间》的热播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①坚持守正创新,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人民群众生活
③真实再现历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④立足时代之基,讴歌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图表题 | 较难(0.4)
解题方法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材料一   某班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召开了班会,下面列举两位同学的观点:

A同学: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B同学: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材料二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事业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的某一个哲学原理对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事业”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文化知识,说明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二十大报告摘录体现的哲理
坚持问题导向,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广大青年要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们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2022-12-28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五个必由之路”是植根伟大实践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论断,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重大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五个必由之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支撑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五个必由之路”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自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连通中国南北的重任,如今正在连通、沟通世界。

大运河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世界上有500多条运河,包括苏伊士运河等分布在5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有运河文化,运河本身就是国际对话交流的通用语言。发挥大运河在推进国际合作和民心相通中的作用,用好用足大运河“千年文化”这个“超级IP”,能够让世界更懂中国,也让中国更好融入世界。

《遇见大运河》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委派、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是国内首部文化遗产传播剧。该剧不仅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风貌,而且强烈地表达了对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对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的一次综合提取、展现与全新表达。

《遇见大运河》国内外共演出131场,遇见全球16万名观众,将中国千年文明里最闪耀的运河名片带出国门,用相通的舞蹈语言,文化符号与世界各国运河文明对话,架起了文化桥梁。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遇见大运河》能够成为文化桥梁的原因。
2022-04-17更新 | 51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主观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哲学与文化
2
时事政治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联系的普遍性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20.8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与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单题
30.85意识的内容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单题
40.65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50.6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新事物的含义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辩证否定的含义单题
60.65质变的含义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2021年春节团拜会及2021年新年贺词单题
70.65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80.8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单题
90.6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单题
100.6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单题
110.6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单题
120.85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单题
130.9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单题
14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单题
150.65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单题
二、主观题
160.4物质决定意识  联系的普遍性  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建设文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图表题
170.6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材料分析题
180.65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坚定文化自信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材料分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