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0-09 4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明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下列关于哲学认识正确的有(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可以完全取代具体科学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B.马克思主义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武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生活中,哲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是(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总是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③哲学总是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④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具体路径
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是现世的智慧,已成为文化的活的灵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2021年11月,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读书频道策划“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专题,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便捷获取相关线上学习资源,持续推动形成网上学习哲学、研究哲学的浓厚氛围。这是基于(     
①哲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②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③哲学给予人们智慧并指导人们生活
④哲学反映时代要求,支配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源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朱熹曾言:“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与这一观点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
B.现实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
C.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D.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2023年8月16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柴继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为在科研中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开创性工作,获得2023“生命科学奖”。首个抗病小体的发现,为植物如何控制细胞死亡和免疫提供了线索,显著地推进了人们对植物免疫机制的认识。这说明(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能动的反映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④实践活动是获得首个抗病小体认识的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13更新 | 1222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政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各种学说的基本特征是(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
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就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①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
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③具有与时俱进的独特的理论品质
④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下列选项符合系统观念的是(       
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②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改革的协同性
③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④坚持深化改革,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2. 2022年9月9日,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上的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上新矿物的国家。月球上新矿物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     
A.意识是世界的本原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规律是因人们发现才存在的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023-09-20更新 | 435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2022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光芒线组成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标识的设计说明(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艺术作品总是源自创作主体主观的理想与情感
③意识就是对某种或某几种客观现实的如实反映
④优秀的设计离不开创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9-05更新 | 475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4.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物论
2023-09-14更新 | 787次组卷 | 44卷引用: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5. 盐碱地被称为土壤顽疾,难以生长作物。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考察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近年来,黄骅市科技工作者通过科研攻关对盐碱地持续治理改造,相当一部分盐碱地“变身”大粮仓。这说明(     
①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人的意志转移
③要坚持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发展
④要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6. 时间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刻度。1秒钟,电影放映24帧画面,蜂鸟振动翅膀55次;1分钟,登山队员攀登珠峰顶峰58.8厘米,“复兴号”前进5833米。时间创造无限可能。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的冲刺突破极限;有人砥砺前行,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辛勤耕耘。原本匀速流动的时间,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定义生命的精彩、定格历史的脉动。人们在奋斗中“定义”时间,说明时间是(     
①测量事物运动的客观尺度
②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事物运动的主观联想
④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7更新 | 932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7. “风有信,花不候,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迎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规律是事物固有的稳定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存在的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31更新 | 1460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8. 日本的发动机,荷兰的光刻机,美国的小芯片,德国的小镜片,法国的大飞机,中国的航天器,在科技领域堪称世界“六大难题"。近年来,中国航天、航空、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高端技术的突飞猛进,展惊世界,也让西方阵营感到后怕。我国高端技术突飞猛进是因为建设者(     
①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正确地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②对规律的认识是取得高端技术突飞猛进的决定因素
③把握和利用了发展高端技术的规律,按规律办事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采用新技术攻克难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以来,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肆虐全球,国内部分地区疫情亦出现反弹。党中央要求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限度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动态清零”的精髓,一快速,二精准。“动态”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严谨的科学研究推演证明: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像某些西方国家一样“躺平”,势必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两年多抗疫实践,我国已形成整套抗疫的科学措施和防疫本领,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底气。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材料二   “气一元论”,简称气论,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早在西周已经产生,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论来认识世界。“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认为,其一,气是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元素);其二,气的运动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形式,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形成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西晋时期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是什么?(选择一个做答)根本分歧是什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8
主观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哲学与文化
2
时事政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单题
20.85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单题
30.85哲学的起源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单题
40.85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单题
50.85哲学的起源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任务  真正的哲学的作用单题
60.85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单题
70.8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单题
80.85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单题
90.8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单题
100.8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与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单题
110.85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系统优化的方法  掌握系统优化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单题
120.85世界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单题
130.85意识的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单题
140.94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单题
150.94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联系的客观性  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单题
160.94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单题
170.94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单题
180.94规律的特征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单题
二、主观题
190.8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哲学角度考查新冠病毒疫情材料分析题
200.8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材料分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