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05 《哲学与文化》(下)
广东 高三 一模 2024-03-13 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政治与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225日,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认为络病理论是我们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

天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发祥于《伤寒杂病论》,将医和药相结合多学科合作交叉推动了络病研究的深入发展。在面对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时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时,以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连花清瘟,在应对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方面优势突出,成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性中成药,为全球抗疫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材料二   中医药与西医药孰优孰劣?中西医药之争又该何去何从?

中医药讲究的是从根部治疗疾病,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提高免疫力,让人体自己战胜疾病;缺点是中药见效慢,味道苦涩。据中投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北上广三地零售药店中,中成药仅占市场总份额的30%。西药服用方便,疗效速度快,治疗周期短,先进医疗设备也能进行准确检查和治疗,让西医一跃成为世界上受众最广的医疗体系;而它的缺点是针对局部进行治疗,且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只有兼容并蓄、相互借鉴,才能把中药从“一筐草”变为“一筐宝”,让中西医药都为民所用、共治百姓之疾,让中西医药完美结合引领潮流,不仅可以更好的疗愈九州大地,更能面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1)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应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有人认为:中医药将被西医药取代。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在回答时代课题中产生,在时代课题的更新升级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程所解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是不同的。只有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前沿,自觉立足时代特点和我国实际,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文化文物单位依托馆藏资源开发出了多种文化创意产品并受到欢迎,如故宫博物院文创系列、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马踏飞燕”玩偶、广东省博物馆水下考古盲盒。这些文创产品折射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也反映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了新时代突出的人文亮点和重要的经济支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意义。
2023-05-29更新 | 36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政治试题(一)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汇集感动的星光,凝聚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出炉,在某校高三13班,有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认为:“感动”本身很难比较,更无法量化。以十位人物的故事来概括整个国家、全体人民的感人事迹,难免会以偏概全。而过于关注这十位感动中国人物,也可能会导致人们对身边的平凡感人事迹视而不见。

乙同学则认为:感动人心的力量是具有共通性的。虽然评选出来的人物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但他们身上都有相似的品质,他们坚持真理,心怀家国,心系乡土,推动社会进步,他们的事迹能够触及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以这些人物为典型,能更够引领整个社会的文明风尚。

材料二   在听了同学们的争论后,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给同学们介绍了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沈忠芳的故事。

【事迹】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颁奖词】导弹人生,不负民族。

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这一代人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这一代人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你们的传奇,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

班主任总结说道:“感动本身确实无法量化和比较,十位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也确实无法概括全中国全体人民的感人事迹。但我们仍要在繁杂的世界中去找寻和搜集感动的星光,让它凝聚成我们每一个人和整个国家前行的力量。这才是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真正价值所在。”


(1)有人说,感动没有标准,因人而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没有价值。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一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如何将“感动的星光”凝聚成每一个人和整个国家“前行的力量”的?
2023-06-10更新 | 34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县虎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6月热身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或总路线

历史阶段中心任务或总路线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的八大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党的二十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活化了历史场景,找到了“何以中国"的密码,让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提升了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确定不同的中心任务或总路线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2023-06-07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政治试题(二)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歌曲《孤勇者》因铿锵激昂的旋律、走心的歌词抚慰着每一个平凡人而深受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热捧。相比起身披战甲的闪光之人,我们从这首歌中看到的更多是在称赞平凡中奋力前行的人。

用尽一生坚守一艺

在这个速度快、选择多的时代,依然能有这样一群人静静地、慢慢地,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他们的身上都是关于时间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是他们用几十年乃至一生才能诉说。一项古老技艺的传承,从学习到熟稔,再到推广传授都需要巨大的时间和精力,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是他们的坚守才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北京冬奥会赛场,在青年一代崭露头角、闪耀光芒的同时,那些“逆行而上”的老将用坚守与热爱,书写了催人泪下的故事,将奥林匹克精神代代相传。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徐梦桃,从19岁初登冬奥赛场,到31岁第四次出征,面对伤病或低谷,她从未改变初心、降低目标,她用不屈与汗水培育出了寒风中最美的桃花。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非遗传承人“用尽一生坚守一艺”对我们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何启示。
(2)“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孤勇者’也是平凡的英雄”。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知识,谈谈是什么培育出了寒风中最美的桃花。
2023-06-10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政治试题(一)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目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任务全面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11位。

材料二   2023新年伊始,由北京市科协牵头拍摄的全国首档青少年科学教育节目《大先生》在北京卫视开播。节目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融合实景科考、科学实验、科学辩论等形式,为推动科学家精神与青少年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新途径。首期节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带领青少年“未来团”走进考古现场,将科学精神映射到科学探索的情境中,通过妙趣横生的科学实践,引导青少年主动探索,在寓教于乐中感悟科学家精神。


(1)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关知识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该节目对青少年教育的意义。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以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国民营养健康水平迫在眉睫。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满足人民群众饮食需求,守护“舌尖上的幸福”。为此,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活动,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发展现代种业、栽培技术,创新食物品种生产方式,让产出食物更优质,让更多食品种类形成生态产业,丰富粮仓、菜篮、油瓶和果盘,优化食品供给结构布局,让人们吃得更好。

材料二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广东某地中学贯彻落实大食物观,结合世界粮食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劳动节等特殊意义节假日,开展“食育”教育,组织学生到工厂和体验馆参加食育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式的DIY美食活动,通过开放式、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进行“食育”教育,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到大量的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的知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党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守护人民舌尖上的幸福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通过开放式、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进行“食育”教育的重要性。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民间文学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等。

作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柴胡制剂方法,传承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广州某制药企业在小柴胡制剂方法传承人的带领下,将原来的“人参方”“党参方”加以改进,并传承古法将药物浓缩,研制出工业方“小柴胡颗粒”。患者以温水溶解即还原为汤剤,这既便于携带和服用,又保留了古法制剂的功效且口感清甜,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中药的印象。如今,该小柴胡颗粒销售额持续增长已接近5亿元,小柴胡制剂方法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小柴胡颗粒的研制对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2)有人从上述制药企业的成功中得出结论:“唯有充分挖掘经济价值,方能更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经典咏流传》文化音乐节目表现亮眼,诞生了《苔)《少年中国说》《岳阳楼记》等一大批广为流传的曲目,第五季节目中的《忆江南》《节气歌》《风》等歌曲也广受好评。

当言简意丰的古典诗词与千变万化的现代音乐再次相逢,便产生了不少广为流传的歌曲。将历史纵深与厚重文化纳入胸怀,以音乐唤醒诗词,用歌声致敬经典,既可以展现"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的自信豪迈,亦可表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淡然……或浅吟低唱,或引吭高歌,音乐一起,便将观众带入历史的长河,使其沉浸于诗人的情感世界。

这种“和诗以歌”不是简单地为诗词语上曲,也不是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进行生硬的嫁接。几乎每一首经典歌曲都是以背景解析为开端,以当代价值为落脚。经典传唱人着力探寻的是诗词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从思乡愁绪到生命喟叹,从人民情怀到万里江山,经由音乐助力,其中的情感、价值观得以自然抒发,给人带来温暖和鼓舞,彰显出独特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逢产生的歌曲为什么能够广为流传。
(2)班级举行"传咏经典,和诗以歌"主题班会,请选取材料以外的一个经典诗词,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回答时代课题中产生,在时代课题的更新升级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程所解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是不同的。只有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前沿,自觉立足时代特点和我国实际,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材料二   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文化文物单位依托馆藏资源开发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备受追捧。先有故宫博物院文创系列风靡全网,后有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分别推出“考古盲盒”。2022年,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马踏飞燕”玩偶迅速走红,广东省博物馆水下考古盲盒等系列文创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不断出圈的文创产品,折射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也反映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了新时代突出的人文亮点和重要的经济支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
2023-03-24更新 | 70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这正是对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动力或路径的一次重要的话语调整,对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次在“文化自信”基础上引人注目地新增了“文化自强”的意涵,形成“文化自信自强”这一新话语方式。

在刚刚过去的新时代十年间,文艺工作者为坚定观众的文化自信而创作--不少作品以文化自信心为文化自强力奠定基础。如《唐宫夜宴》《芙蓉池》等系列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在运用多媒体、融媒体等大众媒介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表达方面走出新路;有的作品由文化自强的提升而返身夯实文化自信。如影片《长津湖》等中式战争大片,在全景式战争中突出我军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镕铸出现代中国人民家国同构、军民同心的强盛形象。展望当前和未来,文艺工作者将面临新的使命,这就是在文化自信基础上锐意推进文化自强,努力让文艺作品真正成为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强力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在“文化自信”基础上新增“文化自强”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在刚刚过去的新时代十年间,文艺工作者是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