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金昌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理)
甘肃 高二 期中 2021-05-31 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   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在京成立   
③全国人大拟将房地产税立法纳入计划   ④某中学组织学生假期参观故宫博物院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是因为(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有了文化才有人类社会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保护和传承,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建立非遗技艺培训学校、加强学校等渠道的教育推广、打造品牌节日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赋予非遗文化时代活力,让更多民众了解、学习、爱上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遗的举措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继承方式的变革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下列现象中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有(   
①文化生产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异军突起     
②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一些国家利用文化渗透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④少数国家利用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新修订的第12版《新华字典》于2020年8月首发,字典增补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如“萌”,新增释义为“稚嫩而惹人喜爱的”;还增添100多个新词,如“初心”“二维码”等。《新华字典》从1950年启动编纂至今,不断与时俱进,增补新词,为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做了最新的注脚。由此可见(     
A.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B.语言文字是与时俱进的意识形态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D.语言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对中华民族来说,牛是刻苦、踏实、坚韧的象征,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三种“牛”的精神,为中国今年的奋斗状态奠定了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发扬“三牛精神”有利于(     
①直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力量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全更新
④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04-25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花开正当时,火在意料中!该片全景式展现了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凝聚了海内外观众的中国心。这反映了(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播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塑造人生的物质力量
③文化塑造人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是经济的基础,文化产生经济效益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8.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①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②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2020年4月23日,武汉洪山区启动“2020年全民阅读活动”,并同步开展书香战“疫”——手抄书摘征集活动,迎接第25个“世界读书日”。该活动围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统筹推进,旨在讲好武汉、洪山抗疫故事,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强大力量。举办“全民阅读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会对人产生影响
②文化能够使人得到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③阅读优秀书籍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是“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D.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018-04-04更新 | 9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临沂高二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期中质量调研政治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的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把“如意”的S曲线揉入跳台赛道剖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     
A.具有继承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承袭
B.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以中国“如意”寄予世界美好祝愿
C.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体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D.是独特性与包容性的统一,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021-10-25更新 | 541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南省教育联合体2021届新高三7月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这表明(     
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D.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021-05-3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苏轼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腹有诗书,谈吐、形象都会呈现出和常人不一样的特点。下列诗句与其含义相近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2021年2月4日至3月14日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期间,全省各地开展了52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为全省人民奉上丰厚的节日文化大餐。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
②承载中华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中欧国际文化艺术节秉承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宗旨,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领导下,打造全方位综合性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窗口。中欧国际文化艺术节致力于通过文化熏陶、人文交流、风采展示等多种形式,为中国文艺走向国际舞台提供国际文化交流融合的机会,搭建其展示才艺、取长补短的桥梁。中欧国际文化艺术节的举办(       
①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加了中欧之间的文化认同
②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创新了文化传播的路径,已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春节,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图腾。无论身处何方,一句“过年好”,都能唤起人们最温暖的情愫。春节之际“走亲戚”,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入乡随俗,常以各地风俗民情同大家一起喜迎新春。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透过春节及习俗,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韵味
③春节习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民族统一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从远古到近代,从昆曲到京剧,从吟诵《论语》到热唱《我和你》,从“四大发明”到“辉煌时代”……凸显“中国元素”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①源远流长             ②博大精深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4-24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皮山县高级中学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先生在其名著《文化守望》中讲到:“创造文化并受惠于文化的人,理当充任文化的守望者——守护其果实,为往圣继绝学;瞭望其前行走势,为万世开太平”。下列对于文化守望的正确态度是(     
A.我们必须原原本本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B.我们必须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状况赋予传统文化于新的生命力
C.我们应该放弃传统文化另起炉灶,创造全新的新文化
D.我们应该将国外的先进文化直接拿来作为本国的文化
2021-05-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活力。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民法典》既汲取了中华民族 5000 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又借鉴了国外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更适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求。这表明文化创新需要(       
①坚持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引导人们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④立足于新时代人民实践中形成的智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蒙古·传说》以现代舞融合民族舞,混搭多媒体技术,再现蒙古族的婚礼、迁徙、庆祝及战争场面,上演了一曲清新的“跨界”民族风。《蒙古·传说》“跨界”之举取得成功说明(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
B.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运用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一堂好课》以12堂课、12个主题的形式启发观众思考,培育年青一代的向上好学之风;《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用“综艺+戏剧+影像”的方式呈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展现奋斗者的信仰、奉献和追求……越来越多的视听节目用新颖的设计激发学习兴趣、传递主流价值,更好起到了传播知识、引领思想的作用。这表明(     
①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是文化价值实现的前提
②传播形式的创新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④采用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利于增强文化感染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