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活与消费 > 消费 > 常见的消费心理 >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 题号:12831596

某校高三(3)班学生对本市青年生活消费情况作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发现:青年群体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并且多倾向于追求流行和时髦,小部分青年群体过多地追求名牌消费。但是伴随着房价上涨、就业困难等社会压力的增大,也涌现出了诸如“拼拼族”等消费群体。“拼吃”(几个人合伙请一名钟点工,雇佣费和买菜钱大家平摊)、“拼网”(和几家邻居共享一条宽带,费用平摊)、“拼购”(针对商场的返券优惠政策,把几个人买的东西合起来买单,所获得的优惠按比例分摊)现象日益增多。


(1)通过上述学生们的调查,你发现在青年消费群体中存在哪些消费心理?
(2)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你对“拼拼族”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古语云,大道至简,“简单生活”不简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为家里东西多、衣柜太满而烦恼,可还是忍不住地会“买买买”。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吗?某知名演员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尝试简单生活,决定一年不买新衣服,谁和我一起?”。跟帖如下:
网友A:我没有你那么多的衣服....我我我还是放弃吧。
网友B:我呀,我和你一起。
网友C:认真考虑中....我发现自己兴致冲冲买下的好多衣服,其实都没穿过几次。
网友D:在过去一年里,我发现自己买了18双鞋,10个包,5条连衣裙,3条裤子,5件毛衣,3件羽绒服,5件外.....接下来的十二个月,争取将衣物控制在3双鞋子、1个包、1件外套、1件上衣和2条连衣裙之内。没办法想象自己一年不买衣服,先从减法做起吧。
  (1)联系经济生活实际,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推断,哪些消费者更可能加入“一年不买新衣服”这一-活动?请简述理由。
材料二“买买买” 伴随着的是“扔扔扔”。 每年国人扔掉的日衣服有2600万吨,绝大多数是按普通垃圾处理,填理或焚烧了事,极少部分是捐到贫困地区,但消毒运输成本高,衣服也并不一定适用。某校学生以“旧衣物的二次利用”为探究课题,提出了以下方案,准备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
方案内容:建议政府与企业、公益组织合作,在写字楼、小区、大学校园等地方设置“旧衣回收箱”,募集的旧衣由专人进行整理、分类,在打工者群体集中的地区设立公益商店,低价销售,如牛仔裤6元,夹克8元,羽绒服30元左右,人工成本由销售所得承担,剩余所得用于支持打工者群体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为提交该方案,同学们确定了如下行动步骤: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第一步和第三步的合理性,帮助他们提炼出该“旧衣物二次利用”方案的亮点并阐释其价值。
2018-06-27更新 | 5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元旦之后,某校高一针对中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下面是高一(6)班张明同学12月份家庭收入状况和个人消费情况。12月份张明父亲和母亲的工资收入分别是3 200元和2 200元;张明在2月份过生日请同学在高档酒店吃饭消费800元,买个性化服饰300元,其他消费200元。


(1)张明的消费行为体现了哪些消费心理?
(2)针对张明的消费状况,请你向他提出合理化的消费建议。
2019-12-24更新 | 3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部分中学生中,存在一些令家长和老师十分担忧的现象:某位同学过生日,大家即使心里不想但也会受别人影响而纷纷“凑份子”买最大的蛋糕,甚至到酒店大吃大喝搞“豪华生日宴”,觉得不这么做会丢面子;穿衣打扮一定要“别具一格”,处处搞特殊化,买贺卡或礼品也别出心裁,一定要买“恐怖的”“另类的”,觉得这样才有个性;别的同学有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自己一定也要有,甚至要比别人的更好。
(1)请分别说出材料中的不良消费行为,它们分别受什么消费心理影响?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的消费中应该如何去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2017-10-25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