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89387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各地人大把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依法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育、卫生、社保等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或通过代表小组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为人大代表提出有质量的关注民生议案、建议创造条件。在调研方法上,注意上下联动,并把听取汇报、实地视察、走访群众、召开关注民生座谈会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对相关部门工作开展跟踪督查,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询问等,保证了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快和较好的解决。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2)各地人大和人大代表是如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作用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2日在京开幕,28日下午闭幕,共安排3次全体会议。大会议程有9项,包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报告,审议民法典草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立法任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议民法典草案,大会发言人张业遂说“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陆续制定了多部民事单行法律,民法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规范进行系统整合、修改编纂适应时代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对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已经在2017年完成,第二步是编纂各分编,最终与民法总则合并,形成统一的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28日签署了第四十五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运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内容,分析全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如何推进民法典的编纂与实施?
2020-09-29更新 | 9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政治发展道恐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所选择的路径和模式,一个国家逃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美手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的命运,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紧紧图绕国家工作大局,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我国的法律转度建设,使每一项立法都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就准了8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各级国家机关和社会各方面认真执行,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断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定,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正确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并进一步阐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2020-08-22更新 | 16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82票赞成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要求,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民事权利一章明确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客体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知识产权单行法律。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对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立法表述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意义重大,彰显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强决心。
材料二  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不仅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而且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保障公民和社会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这些规定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动,而是意味着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思维中走了出来,更加尊重公民个体的意志和意愿,更加尊重社会和市场的自治能力。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就应当是这样的,只有“让政治的归政治,经济的归经济,社会的归社会”,国家治理才能有条不紊。
结合材料一、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是如何保障国家治理有条不紊地。
2017-08-02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