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7 题号:195931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两会前夕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居民收入是大家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22年全国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图。


   

材料二   2022年4月,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方案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提出三年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建筑劳务就业10万人以上;做大做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等政策措施;支持农民以土地、房产等资源入股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共享发展收益等。针对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方面,提出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健全企业工资增长机制;对就业困难群体创办小微企业实施补贴等政策措施;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时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建立城市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等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居民入股城市公共资源运营试点等。


(1)简述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贵州省的居民增收方案对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简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房地产税试点”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
2021-11-05更新 | 13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三次分配”主要是指个人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获得合法财富后,再通过自愿向公益慈善组织或有需要的困难群体捐献款物或购买公益彩票等方式回报社会。

材料二       分配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此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到“三次分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央首次提到三次分配。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首次从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的维度,将第三次分配规定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重要方式。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第三次分配和发展慈善事业的价值与意义。

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系统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的论断,释放出“十四五”期间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强烈信号。


结合材料,运用“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知识,简述鼓励和支持“第三次分配”的原因。
2022-01-14更新 | 92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度城市居民农村居民
20068 472元2 622元
20089 422元2 936元
201010 493元3 255元
201215 781元4 761元
201531 195元11 422元

材料二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中国富有群体持有的现金水平很高,大约占他们个人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大约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而在这些富有的群体内部,又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地区收入差距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落后地区的10倍以上,社会财富分配悬殊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材料三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将“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列为2016年财政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2016年的改革攻坚日程表上,收入分配不容缺位。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收入差距拉大的具体表现。
(2)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2017-10-21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