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时代精神的精华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主观唯心主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8 题号:19871331

情境一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有一次,别人问他:“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一跃吗?”贝克莱先生哑口无言。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观点是“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情境二   王守仁认为:“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1)贝克莱、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什么哲学基本派别?这两种哲学基本派别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2)王守仁和朱熹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点,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2016年9月15日中秋佳节,我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箭月同框”,国人为之振奋。我国航天科学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齐心协力、刻苦攻关,克服了无数难关,确保了探月工程圆满成功。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也已准备就绪,将于10月发射并对接天宫二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说:“整个发射过程,所有的重要事件,都是按照我们的预定计划进行的。很多人说我们在表演,的确这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堪称是过程完美。”

材料二:犹记得神十发射成功后,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探讨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在悬浮水珠实验中,王亚平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她风趣的说:”“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

材料三:某校高二学生张某观看完“天宫二号”发射后,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而欣喜。这让他想起了几句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请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探究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实验的现象会和在地球上明显不同。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哲学依据。
(3)请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广告语的看法。
2020-09-05更新 | 4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材料二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


(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2)材料二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性之处?
2018-10-04更新 | 6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

材料二: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可以主宰自然。

材料三: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哲学观点及其基本主张,并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点。
(2)分析材料三反映的哲学观点及其基本主张,材料三和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哲学观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016-11-26更新 | 4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