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2936814
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将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传给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这一材料主要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蝙蝠在黑暗中飞行的时候,嘴里常常发出超声波,当遇到障碍物,就立刻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它便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及时躲开。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应用于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这说明(       
①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厘清雷达与蝙蝠的关系
②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依赖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
③运用聚合思维可将众多蝙蝠的特点集中到雷达领域
④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可为人类进步提供更多方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25更新 | 5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8-03-10更新 | 1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证中》指出“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人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22-01-22更新 | 2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