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07 题号:360727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正由传统的以要素投入、工业拉动、政府主导、高速增长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模式,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常态”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适应新常态需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但转型不会自然发生,过程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体制上大力推进改革的深化,在结构上调整优化三大产业比重,在发展方式上积极提质增效等。但总体上任务艰巨,经济体制转型处于攻坚期,发展方式转变正在爬坡,经济结构调整步履艰难,开放模式升级压力重重。因此,顺利完成全面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引领新常态,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破瓶颈制约。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
【知识点】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国穿云破雾,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展现出中国担当与中国力量。

材料一   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大事件,也是国际关系中的大事件,有利于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方向迈出步伐。中美关系一波三折,尤其是2018年以来,面临着困难局面。这不符合两国人民利益和意愿,也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冲击,为世界前途与命运带来风险。习近平指出:中美两个大国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完全可以超越分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我坚信,中美关系的前途是光明的。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实质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习近平主席坚信中美关系的前途是光明的。

材料二   本次会晤中,习近平深入阐述了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中方重视美方在巴厘岛会晤中作出的有关积极表态。美方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

(2)结合材料并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知识,说明我国坚决反对台独的原因。

材料三   2023年11月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展示了中方为安理会成员常驻代表准备的纪念品——鲁班锁。张军大使表示,鲁班锁是2500年前中国古人发明的益智玩具,六根木条相互巧妙锁定,不需外力便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它就像和平一样,拆开容易组装难,破坏容易重建难,贸然下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期待安理会成员、广大会员国像鲁班锁的各个部件那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推动安理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应对当前挑战、维护世界和平、打造共同未来作出新的贡献。张军大使赠送鲁班锁的举动引起网友关注热议。网友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赠送鲁班锁太有智慧”“世界乱局需要中国智慧”……

(3)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简要说明“鲁班锁”蕴含的中国智慧。
(说明:从哲学或者文化角度回答两点即可)
2023-12-19更新 | 16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观的演变。

(一)经济增长论,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的概念就是指经济增长。单纯的、短期的经济增长不一定能给人们带来普遍的福祉,甚至有可能带来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政治动荡。学术界称这种现象为“有增长无发展”、“没有发展的增长”,甚至叫“负增长”。

(二)强调社会变革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结构要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三)增长极限论,20世纪70年代前后,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均呈指数增长,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将达到极限,那时世界末日就会到来。 警告人类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看待发展,告戒人们经济发展应考虑资源环境的最终极限。

(四)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主要内容有: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第二,显示了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第三,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第四,在代际公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代内公平的概念,指出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环境修复责任。第五,强调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分析发展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023-05-30更新 | 1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大国竞争的背后,是科技实力的较量,这是新时代我们所面临国际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必须跨越的门槛,潘建伟和他的团队从1997年开始从事量子态的隐形传输,拉开了量子通信研究的序幕,以坚强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2018年7月,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在这二十多年里成功演绎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从追随到赶超的精彩故事。


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角度,分析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追随到赶超的历程。
2018-10-13更新 | 2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