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财政与税收 > 国家财政 > 国家财政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2 题号:4602623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为此要大力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高质量的公平教育,国家要在公共教育投入上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⑴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方面,政府该如何有所作为。
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公平教育的合理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强度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年缩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总量为15676.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11%,连续3年超过2%。已接近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2.40%的平均水平。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材料二国务院提出,要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坚持需求导向,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鼓励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让科技成果,成果转移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主要用于奖励科技人员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切实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
2017-11-28更新 | 21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4 年多来,习近平 50 多次赴各地考察,走遍了中国 14 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区,“看真贫”成了他每次出行的必备科目。所到之处,总书记总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同贫困地区领导干部交流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搞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强调: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拿出硬办法,确保实现脱贫目标. 要着力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中国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生态工程要向这些地区倾斜;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更多让当地和群众受益。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属落户,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十三五”期间对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加强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要全部免除学杂费,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较大幅度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如何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谈谈其胜利的意义?
2018-10-27更新 | 21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   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为了稳住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强调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拥有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方兴未艾,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攻坚克难,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外部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材料二   当前我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以收入差距为例,按全国居民五等分收入分组,2020年低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869元、16443元、26249元、41172元和802947元。收入差距影响总体消费水平,未来我国要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扩大消费需求的合理性。
(2)阅读材料二,运用“财政与税收”的知识,提2条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建议。
2021-10-14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