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6333919
大数据时代,你的指尖每敲击一下键盘,就自动上传为互联网海量数据的一部分……这段广告语真实地记录着时代:借助互联网,不同的群体创造着海量的内容要素和符号体系,形成丰富的文化圈层。但这过程中也容易带来内容的野蛮生长和情绪的无节制宣泄。呵护良性的公共空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坚守。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同学认为:“在我国,价值判断与选择因人而异,要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正确价值取向是不现实的。”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知识点】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5年黄炎培先生问毛泽东同志,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同志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走群众路线。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形成了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事实证明,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良性互动、协同推进,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开辟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纵览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怪圈。结合材料和党的发展史,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论证。
2022-03-15更新 | 32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明之光闪耀亚细亚

杭州亚运会,见证了一座城与一场盛会的双向奔赴。

—践行“零碳”办赛的绿色理念。从开幕式主火炬塔使用零碳甲醇点火到亚运场馆规划、施工和运营,从比赛用电到绿色出行,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民行动自觉和社会新风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实现降碳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经典与传奇在这座城市不断书写。亚运会此前延期,所有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不但没有闲置,反而提前向社会惠民开放,受众1000余万人次,成为国内新建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在赛前向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开放的优秀范例。

材料二

团结之火照亮前行之路

历经八年的筹办,杭州给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省形成筹办亚运会的强大合力。中共浙江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基础设施建设、赛事活动准备、公共安保等工作进行部署;杭州市政协倾情助力、全方位参与亚运会筹备各项工作,提出多条宝贵建议;杭州市政府用法治护航亚运会,针对亚运会期间出现的风险和突发情况,果断采取行政措施,保障了亚运会的顺利进行;杭州市民积极参与亚运会的志愿服务,社区召开居民会议,对普及运动知识、建设美丽家园等工作做出部署,居民也提出不少可行性建议,从最基层有力地保障了亚运会的顺利召开。

材料三

科技之潮焕新亚运活力

杭州亚运会力求把科技与体育事业融合。杭州亚运会集思广益,首创了数字火炬:开幕式中数字人“弄潮儿”(如图)灵感来自钱塘江,全球超过1亿“数字火炬手”组成了这个巨大数字人。他穿越钱塘江,一路奔向主会场,跟现场火炬手一同点燃主火炬,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实现了同频共振;为实现绿色低碳目标,俗称“大莲花”的杭州奥体中心主场馆和游泳馆上方共设置了201个导光管,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场馆内,可减少能源消耗约30%以上;杭州亚运会的烟花秀,不再局限于仰视视角,而开创了俯视看烟花绽放的美景,带给观众巨大视觉惊……杭州用科技为这场体育盛会带来不一样的新体验,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科技创造未来的前进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杭州亚运会记忆蕴含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杭州筹办亚运会是如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3个“创新思维”的知识,对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进行分析。
2024-05-29更新 | 6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2 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并明确: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近年来,各省各地区已在努力增加学位,用扩大班额、改扩建学校、新办事权等应对生育变化。但全国各地情况不同,生育意愿和教育资源都不一样,能否有足够的空间应付未来的人口增长,最终还取决于各地实际情况。有专家指出:“由地方来决定孩子入学时间甚至将来可以考虑交由学校来决定入学时间,这种不‘一刀切’的做法,更符合教育规律。”
(1)由各省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决定孩子人学时间蕴含了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的知识,分析小学生入学时间由各省自主统筹决定的合理性。
2018-04-05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