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8 题号:7962122
M市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在参观中,让公众了解污水处理基本知识及生产流程,目睹污水变清澈的过程,改变他们对污水处理厂“臭气熏天”的偏见。这既加深了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也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该举措蕴含的哲理有
①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②人们能在实践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③只有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才具有实际意义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福建·三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然而,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材料启示我们
①人们对事物的已有认识总会被推翻。   
②认识对象的变化决定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确定的   
④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1-26更新 | 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考古专家根据多年经验能够辨别出一件文物出自哪个年代。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应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2-15更新 | 6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23年10月10日,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正式发布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蓝图。该项目将通过捕捉高能天体中微子来探索极端宇宙,为中国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加速构建中国完备的多信使天文网。上述材料表明(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科研活动是一个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
③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④获得真理性认识是科学研究的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1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