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4 题号:15728314
明中后期以来,苏州、松江等地民众多“取办于木棉,以花织布,以布贸银,以银米,以米兑军运(粮赋)”,当地所需粮食大量购自外地。这说明当地
A.新型生产关系得到发展B.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C.政府大力扶植棉纺织业D.民生与市场联系密切
【知识点】 明清的商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效原四望,遍地皆棉”的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庶(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庶者。”这种状况的出现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
A.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松动B.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C.促进了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D.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2016-11-27更新 | 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联络计议之所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这反映了此时期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工商业市镇兴起D.工商皆本思想形成
2022-02-21更新 | 2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有“苏湖(常)熟,天下足”之称…明代中叶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价值取向。导致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产业结构的改变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021-07-14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