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七年级 期中 2024-01-23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2021918日至1017日,北京菊花文化节在顺义国际鲜花港举办。同学们将来到顺义区鲜花港参观菊花展,同时还将到文化体验景区参加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学们搜集整理了有关资料。期间,需要解决下面五个问题。请你阅读鲜花港的材料,帮助他们完成相关任务。
ㅤㅤ本届文化节在种植设计上围绕【甲】名菊传奇【甲】的主题思想,共采用了79种以菊科的亚科为主的秋季露地花卉,总布展面积达9m2以上【乙】A展区精选出107种大约10000余盆国内外精品大菊,其它多头菊、小球菊、什锦菊、造型菊、悬崖菊共计8000余盆;同时由花卉生产基地培育8万盆特色盆栽花卉用于展期装饰布置,为游客打造美轮美奂的赏菊盛宴。
ㅤㅤ本次文化节新增室内展览环节,根据蝴蝶大世界室内活体蝴蝶展示区固有地块和造型,共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蝶舞花间”“菊韵古都”“金秋雅菊”“寻香梦蝶,共计500余平米。B本次文化节努力打造花间蝶舞的优美景象,力图凸显古都菊文化的深厚底蕴,重现悠然舒适、自在惬意的田园风光。
ㅤㅤC走进室内展区,人们时会被眼前的各色菊花深深吸引。那丛丛簇簇的菊花随风摇摆,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翩翩起舞,无比。展区内还散布着悬崖菊、多头菊、并菊等艺菊。特别是并蒂菊,五六朵菊花并列生长在一条茎上。D虽然它们的朝向不同,但是花朵紧紧贴在一起,像妹永不分离一样,令人叹为观止。悬崖菊、塔菊、球菊、多头菊也相映成趣:有的全部盛开,争奇斗艳,毫不吝啬地展现它们的魅力;有的好似在和游人捉迷藏,在花叶的下匿笑,憨态可掬;还有的含苞待放,好像在力量,想早些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1)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霎时(chà)       并蒂(dì)       姊妹(jiě)
B.霎时(chà)       并蒂(tí)       姊妹(zǐ)
C.霎时(shà)       并蒂(dì)       姊妹(zǐ)
D.霎时(shà)       并蒂(ti)       姊妹(jié)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字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娇媚       ②荫庇       ③伫蓄
B.①骄媚       ②荫蔽       ③伫蓄
C.①骄媚       ②荫庇       ③贮蓄
D.①娇媚       ②荫蔽       ③贮蓄

(3)上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引号       【乙】句号
B.【甲】引号       【乙】分号
C.【甲】书名号       【乙】句号
D.【甲】书名号       【乙】分号

(4)选文中划线的四句话有一句话表达不恰当,它是 _____句。(在ABCD中选择)
(5)同学们还搜集到了以下资料,但资料的第⑤句内容遗失,请你根据其它语句加以补充。
ㅤㅤ①中国人自古就重视重阳节,期间人们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也逐渐沉淀为习俗,也因此涌现了不少吟咏“重阳”的诗作。②唐开元初年,十七岁的王维漂泊在异乡长安求学。③时值重阳佳节,举目无亲的他倍感凄凉。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茱萸芳香气息的熏陶下,心潮激荡的王维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怀。⑤“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仅再现了民间重阳节这一天 _______________的习俗,还传达了游子王维思家念亲的深情。
2024-0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语句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秋天的怀念》)分析: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三个“……的花”的连续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我和妹妹将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也表明了母亲去世后“我”内心的沮丧。
B.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济南的冬天》)分析: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矮松写成日本看护妇,写出了矮松的小巧可爱,也写出了雪后济南的秀美情态,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喜爱。
C.《散步》一文,以小见大。字里行间,我们能感悟到“生命”气息。冬天虽然很漫长,但春天永不会缺席。从中,我们能体悟到生命的轮回。文中的景物描写,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同时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生机勃勃。
D.《春》一文中,“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此句由虚到实,写出满树果实之多。
2024-01-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小文读了小涵在校报上发表的《从<世说新语>看晋代名士风度》这篇文章,给小涵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中,划线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小涵,今天拜读你的大作后,我感触良多。相比我的拙作,你的文章对本书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这本书,我也有一些高见,不知周末是否有空光临寒舍,和我共同探讨?

A.大作B.拙作C.高见D.寒舍
2024-01-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4. 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莫言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在颁奖礼上多次 提到了自己的母亲,我们在课文______(文题)中,也确实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母亲对他的影响;而100年前,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_________(国籍)诗人泰戈尔,也有多篇非常有名的作品是写给母亲的。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5. 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的上下句。
(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4)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024-01-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易(0.85)
6. 阅读《观沧海》,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志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人首先交代观海的 _______,接着描写海水和山岛,然后展开奇特的想象,从而写出了大海 _______的特征,借此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__的志向。
(2)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024-01-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