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一六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七年级 期中 2024-03-18 6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名校
学校开展“探访‘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研学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历史文化”组一位同学搜集到下面一段介绍永定河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随着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提出,永定河这条北京的母亲河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永定河发 ①_______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北京的一段约170千米。永定河河床经常变动,淤积堵、决口迁移的特征与黄河相似,故有小黄河浑河之称。这条河水流经常横向摆动,河道经常变迁,所以旧时人们形象地称之为②_______。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大规模整修平原地区河道后,人们把这条河水原来的名字稍加改动,最终确定了永定河这个名字。永定河从远古流到今天,不仅滋养了两岸肥沃的土地,育了包括京津在内的城市群落,更孕育了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塞(sāi)   哺(bǔ)   B.塞(sāi)   哺(pǔ)
C.塞(sè)     哺(bǔ)   D.塞(sè)     哺(pǔ)
(2)根据文意,依次给空格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缘       ②摇摆河   B.①源       ②无定河
C.①缘       ②无定河   D.①源       ②摇摆河
2.“生态文化”组展示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水资源极度短缺,由于天然降水偏少和上游水库①______等原因,三家店以下河道基本干涸,沙石河床裸露,河道生态功能严重②______。2010年2月28日,北京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工程启动。经过多年的不断治理,永定河沿线陆续增加河道蓄水,形成了湖泊、溪流、湿地和亲水景观;增加陆地植物、水生植物等,周边生态逐渐恢复。从2020年3月15日开始,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调引的黄河水源源不断汇入永定河上游。5月12日,永定河水流出北京,进入河北固安。永定河北京段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全线通水。往昔永定河哺育京师大地,③______北京的母亲河获得了重生,再现滔滔流水,这承载了北京人多年的梦想,给予了北京人无限的期待。


(1)截:截断,切断。蜕:蛇、蝉等脱皮。节:节约,节制。退:减退,下降。
根据语境,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字义,在文段横线①②处填写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截流       ②蜕化     B.①节流       ②退化
C.①节流       ②蜕化     D.①截流       ②退化
(2)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在文段横线③处填写对称性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往昔永定河哺育京师大地,③_____
A.今日北京城实现千年梦想
B.今朝黄河水滋养首都众生
C.今日北京城开启万世宏图
D.今朝黄河水接续汇入京城
3.“红色文化”组一位同学在交流会上向同学们讲解西山永定河红色文化。阅读下面交流稿中节选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革命遗址众多,烙有深深的红色印记:二七大罢工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卢沟桥抗战打响中国全民族抗战第一枪,香山成为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第一站[甲]_____丰富厚重的西山永定河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乙]_____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是北京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张宣传北京红色文化的金色名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着力打造的长辛店、宛平城、香山等七大红色文化展示群,是一块弘扬和传承北京文化的高地
(1)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省略号   [乙]逗号
B.[甲]省略号   [乙]顿号
C.[甲]句号       [乙]顿号
D.[甲]句号       [乙]逗号
(2)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       
4.同学们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看到了欧阳中石先生写的一幅书法作品。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和正文《天净沙》内容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注:①[《天净沙》]内容是“乱云曾漫卢沟,黯然晓月遗羞。今日长缨在手,苍龙授首,是谁敢问神州”。
A.这幅书法作品字体潇洒遒劲;正文写出了抗战时期卢沟桥地区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表达了对强大的新中国凛然不可侵犯的殷切期待。
B.这幅书法作品字体方正端庄;正文写出了抗战时期卢沟桥地区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表达了对强大的新中国凛然不可侵犯的无比自豪。
C.这幅书法作品字体潇洒遒劲;正文写出了抗战时期卢沟桥地区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表达了对强大的新中国凛然不可侵犯的无比自豪。
D.这幅书法作品字体方正端庄;正文写出了抗战时期卢沟桥地区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表达了对强大的新中国凛然不可侵犯的殷切期待。
5.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革命遗址众多,是当之无愧的宣传北京红色文化的金色名片。
B.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我们将永远铭记她对我们世世代代北京人的养育之恩。
C.永定河再次走过北京城,实现了北京人锲而不舍的梦想,令人欣喜,令人赞叹。
D.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定会焕发出青春活力,奏响迷人的乐章。
2024-03-20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六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6. 默写。
很多诗词歌赋,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声”的特点,“声音”可以使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如:“①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中的琴声,衬托出月夜竹林的幽静;“黄梅时节家家雨,②_____”(赵师秀《约客》)中的蛙声,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③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笛声,触动了诗人浓浓的的羁旅情怀;“商女不知亡国恨,④_____”(杜牧《泊秦淮》)中的歌声,引发了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情;“⑤_____,唯闻女叹息”(《木兰诗》)中的叹息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停机长叹、忧愁苦闷的木兰。种种声音,增加了诗词的画面感,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2024-03-18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六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7. 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问题。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第①段通过 __________两个词表现出边塞地区天气寒冷,再现了木兰艰苦的军旅生活。(用原文回答)
(2)有人认为《木兰诗》是一首巾帼英雄的赞歌,有人认为《木兰诗》是在塑造一个孝敬父母、热爱和平生活的普通女子。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自己的想法。
2024-04-04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六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8. 阅读《卖油翁》,完成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 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文中义。
①睨之久而不
以杓酌油沥之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   惩恶扬
B.乃取一葫芦于地   之不理
C.担而立   爱不
D.尔安敢吾射   财重义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翻译: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理解:卖油翁对陈尧咨“十中八九”略微表示赞许,他认为陈尧咨之所以箭术高超,只不过是手法技艺     熟练罢了。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翻译: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理解:卖油翁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陈尧咨于是前来质问。这两个问句表现了陈尧咨的骄傲自大。
C.以我酌油知之。
翻译: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你射箭技艺精湛。
理解:面对陈尧咨的愤怒,卖油翁平静应对,强调“熟能生巧”的道理,凭借出众的口才征服了骄横的陈尧咨。
D.康肃笑而遣之。
翻译: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理解:陈尧咨的“笑”意味着一场冲突烟消云散,“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

(4)阅读《卖蒜老叟》(有删减),结合《卖油翁》,想一想陈尧咨和杨二相公的性格特征有何相似之处。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欲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选自 清•袁枚《子不语正编》)


注:①[叟]古代对老人的称呼。②[堵]墙。③[揶揄]讥讽。④[纵]放开。
2024-03-18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六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