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萨拉齐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内蒙古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07 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妖(ráo)       婷(pīn)       不容发(jiān)       偻提携(yǔ)
B.摇(yè)       定(gēng)       不惊(lán)       浩浩汤(shāng)
C.据(jí)       见(piē)       自惭形(huì)       山肴野(sù)
D.星宿(xiù)       (chuó)       孜不倦(zhī)       揉造作(jiǎo)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彬彬有礼       附庸风雅       断章取义       冒然
B.如雷贯耳       思贤如渴       经世奇才       嗤笑
C.歇斯底里       根深蒂固       鸠占雀巢       潮汛
D.画龙点晴       走投无路       面面厮觑       桑梓
2024-04-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萨拉齐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班长,有工作经验,也非常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担任这项工作是相宜的。
B.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让我们在这个小山村滞留了一夜。
C.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选择题 | 适中(0.64)
真题
4.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A.修改: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B.修改:使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C.修改: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D.修改:使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
2019-01-30更新 | 978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语文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可以说家喻户晓,其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B.《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红楼梦》,刘姥姥虽不是主要人物,却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C.《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歌的选集。诗人于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作《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
D.《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6. 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范进、闰土、于勒”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2024-04-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萨拉齐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7. 用诗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3)范仲淹借《岳阳楼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4)《无题》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地表现了尝遍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萨拉齐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eacute):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8.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毕左右(         )             (2)儿,则少加夏楚(           )
(3)夜分,寒甚(         )        (4)儿幼不能执笔(             )
9.翻译下列句子。
(1)令铨坐膝下读之。
(2)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10.请简要阐述文中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                                                         )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                                                         )
11.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2024-04-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萨拉齐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逍遥游

聂鑫森

①贺先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一位久负盛名的老教授,他的专长是《庄子》研究。

②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③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④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⑤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⑥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⑦陶淘说:“是,是。”

⑧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

⑨“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

⑩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⑪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⑫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⑬很奇怪的是,贺先生对做饭炒菜十分内行,尤其是炒菜。虽说少荤腥,蔬菜由场部统一发放,也不多,但贺先生却能变通烹调之术,或凉拌,或爆炒,或清煮,做出陶淘从没有品尝过的美味。特别是春夏之间,贺先生识得许多野菜,比如马兰头、蕨菜、地菜、马齿苋……他亲自去采,以补蔬菜之不足。

⑭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⑮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⑯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⑰贺先生说:“好吧。”

⑱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⑲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⑳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㉑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㉒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㉓“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㉔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㉕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㉖“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㉗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㉘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㉙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㉚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㉛世道终于清明了。

㉜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㉝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㉞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12.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
13.陶淘这一人物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14.欣赏文中加横线句子。
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15.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6.贺先生的为人处世与他的读书治学密不可分,联系你的读书经验,简要谈谈读书对你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德州卷)语文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修复大脑不是梦

(1)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亡,而在长期的发展适应过程中,人体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干细胞。干细胞,即起源细胞,它是一类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动物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全球目前已经开展了上万例的干细胞移植,经临床证实的干细胞可用于移植治疗的疾病达92种,包括脑瘫、老年痴呆、糖尿病、肝脏疾病、肿瘤、烧伤、衰老等。

(2)按照发育状态,干细胞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全能性细胞。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环境,胚胎干细胞都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在科学家的不断尝试下,人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比如神经元、心肌细胞、胰岛细胞和血细胞等。

(3)最近,中国科学家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项新突破走在世界前列。

(4)2013年5月,复旦大学张素眷教授领军的科研团队首次将人类胚胎干细胞成功地转化成特定的神经细胞,并将转化后的中间细胞注入到小鼠大脑中,使已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恢复了学习和记忆能力。该成果第一次证明人类干细胞可以成功植入到大脑中,对治愈各种神经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义。

(5)张素春团队选中了一种不会排斥其他物种移植物的特殊品种的小鼠,他们首先“蓄意破坏”了小鼠大脑中掌握“学习和记忆”、被称为“内侧隔阂”的大脑区域的线路,使小鼠暂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植入后的干细胞立刻形成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神经类型,它们分别与大脑中“指挥”行为、情感、学习、记忆、成瘾和许多其他神经问题的化学物质氨基丁酸或己酰胆碱能神经元进行有效沟通,并响应来自大脑的化学指令,开始特化并与海马体中的适当细胞相连接。测试证实,这些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常规学习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有效恢复,评分明显优于那些依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尤其在“水迷宫”测试中,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小鼠对迷宫的设置记忆清晰,应对自如,而对照组小鼠面临迷宫则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6)干细胞移植研究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细胞替代来修复大脑损伤,前景诱人。但张教授指出,目前干细胞治疗还不大可能立即产生效应,因为许多精神疾病仍难以确定是大脑的哪部分出现了问题。

(节选自《生物读本》)

1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干细胞和其他几种细胞之间的关系。
18.怎样理解第(3)段句子中的“新突破”?
19.文章第(5)段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20.文章第(6)段加点的“目前”和“不大可能”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2016-11-18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语文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信——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21.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信口开河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通风报信D.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2.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3.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
24.当前形势下该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2024-04-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萨拉齐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真题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易误读常见字
20.94字形
30.65成语和熟语
40.64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二、综合性学习
6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三、名句名篇默写
7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文言文阅读
8-110.65日常生活类  读书学习类课外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12-160.65小说
17-200.4事理说明文
21-240.65议论文
六、作文
250.4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