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圈中的人 >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16581852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睡眠不足是否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进行了实验并将多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测量次数

1

2

3

4

5

尺下落的高度(cm)

睡眠时间8小时

22

25

20

15

18

睡眠时间6小时

32

30

25

27

28

睡眠时间4小时

52

53

51

47

48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_____
(2)在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中,感受器位于眼的 _____
(3)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_____(填字母)。
(4)对表格中五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取 _____值,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睡眠时间越短,人的反应速度 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人眼的正常视力大于1.0,为了探究眼轴(眼的前后径)长度和视力的关系,医学人员对不同近视程度的志愿者152人,依次检查了眼轴长度和视力,记录如下表。
眼轴长度/mm≤26.9927.00~28.4928.50~29.99≥30.00
平均视力1.020.960.820.46


请回答问题:
(1)由表可知,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______
(2)图A~D为近视成因示意图。如图A所示,正常情况下,人注视物体时,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和调节,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______,引起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着______传递到大脑皮层的______,形成视觉。
(3)如图B所示,近距离用眼时,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______。如图C所示,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中______增加,难以恢复原状。如图D所示,当正常用眼时,平行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的______,形成真性近视。
(4)综上所述,为了预防近视,请你为青少年在用眼习惯上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
2017-09-07更新 | 218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学习了视觉形成的过程后,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视觉形成的实验(如下图所示),A是一个白纸屏,B是一个双面凸透镜,A、B之间距离不变,C是一支点燃的蜡烛,移动C,到一个适当的位置,A上就出现了C清晰的像。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纸屏、B处的凸透镜分别代表眼睛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蜡烛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C往右移动,模拟观看________处的物体,纸屏上的像会变模糊,因为成像的位置在纸屏的________(前、后)方,此时将B处的凸透镜换成倍数较________(大、小)的(模拟眼睛的调节功能),物像会清晰起来。或者也可以在BC之间加一个________透镜,相当于模拟戴上________眼镜,也能使物像清晰。
(3)图中物像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一样,都是________像。
2021-07-19更新 | 132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请观察《模拟眼球成像》的示意图,回答和视觉有关的问题:

(1)实验中,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___,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___
(2)实际生活中,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造成眼球部分结构异常,使物像落在________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我们可以佩戴____来矫正。
2020-01-05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