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70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是出土于山东省的陶量,外壁印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诏书“……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印证秦始皇(     

A.统一圆形方孔钱B.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C.统一度量衡制度D.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2 . 秦朝统一后推行户籍制度,凡男子均须向政府申报年龄,至成年即载明于户籍,以备国家征发徭役;迁移须经官府批准后登记。还令百姓申报土地面积,作为收租的依据。这些措施的实施(     
A.标志着皇帝制的建立B.强化了对民众的控制
C.表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说明郡县制的建立
昨日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了解古代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过程,有助于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历史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

史料图片史料解读
案例1

       

其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祭祀用的美酒、美玉,代天子征伐用的红黑弓矢,赏赐其土田、山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隶等以为授民。
案例2

               

南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郡,始置于秦朝,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该印台四角描金,底部减地阳刻南郡侯印四字篆体。南郡侯印是西汉时期的官印。

材料二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答出两点即可)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加强对地方管理制度形成的历史意义。
(3)选择一例上述材料之外你熟悉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与发展的措施,说明其历史意义。
昨日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据“睡虎地秦简”记载:“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的,赏赐田啬夫酒一壶,干肉十条;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伺牛者资劳两个月。”秦朝这些规定(     
A.说明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B.反映了法律制度非常完善
C.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D.确保了封建国家稳定发展
昨日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多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始皇废止山东六国原本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货币,以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这一做法旨在(     
A.解决王国问题B.形成多元文化C.管理国家经济D.扩大疆域面积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6 . 简牍之上记春秋,华夏承袭两千年。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下列湖南重大考古发现能佐证这一史实的是(     
A.四羊方尊B.T型帛画C.里耶秦简D.走马楼吴简
昨日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把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

(1)根据材料一,写出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等措施。从历史长河来看,这些举措的深远影响是(     
A.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B.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
C.推动了分封制度的实施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最后一卷模拟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汉字“鱼”字演变的过程,这表明汉字(     
甲骨文周代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A.记事内容为农牧业情况B.发展历程一脉相承
C.象形是唯一的造字方法D.演变规律由简到繁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10 . 春节及相关的民俗活动,其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并在传承发展中承载着丰厚的
历史文化底蕴。

材料一   从春秋时的一百多个小国家,经过不断兼并,发展成全国统一的秦帝国,汉代更在其基础上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比较高度的统一,这就使一些重要的和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社会习俗得以基本定型,并在更广的范围内流行。秦汉时的新年习俗也是这样,有些习俗原来是在很小范围内流行的,或者只是某些比较专门的迷信祭祀活动,但在汉代已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普遍的民间习俗,并作为一种基本的年俗一代代流传下来。如过腊八,各灶,挂门神,放爆竹等。

——摘编自李立纲《秦汉时代的新年习俗》

材料二   正月初一,即春节这一天。士人和百姓们一大早就开始互相庆贺,大街小巷中摆满了各种食物、日常用品、水果、柴炭等,还有歌者叫卖和关扑游戏。街道上,都搭建起了彩棚,陈列着冠梳、珠翠、头饰、衣物、花朵、领巾、靴鞋以及各种玩物,还间或布置了舞场和歌馆,车马络绎不绝,到了傍晚,富贵人家的妇女们会纵情观赏游戏,进入场地观看,或是到街上的店铺饮宴,即便是贫穷的小民,也需要换上整洁的新衣,举杯相庆,共度佳节。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英歌舞在其(傩舞)发展中,不断地进行了革新,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明代以后,结合了梁山英雄故事,而在“后棚”的表演部分中。就更加紧密地结合现实,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成为对传统最活跃的继承。……它始终保持着“驱鬼逐疫”的实用功能,在过年或民俗节日里演出,后棚队中有一对戴面具的老人,据太仓顾张思编《上风录》引《案中岁时记》载:“岁除日,进傩皆作鬼神状,内一老貌,为傩公傩母。”此风随西秦戏等一起传到潮汕,至今几乎未变。

——摘编自隗芾《潮汕英歌舞的美学含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新年习俗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春节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传统节日及相关民俗活动所体现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汕尾市普宁华美实验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