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外贸易的兴盛(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9 道试题
1 . 宋代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以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南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因此,南宋一如北宋重视发挥市舶司的作用。这反映南宋(     

A.鼓励海外贸易发展B.政治制度因循守旧
C.经济重心转移海外D.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2 . 蔗糖生产与贸易是一部实现跨国、关联、互动的全球史,折射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时期,因蔗糖大量外销,使种植甘蔗比生产粮食能得到更加丰厚的利润。东南沿海地区,土壤气候适宜种植甘蔗,行销又便利,于是出现了专门种植甘蔗和制糖的“糖霜户”……当时人们也已经研制、掌握了蔗糖的制作和储藏技术。当然,宋代社会经济和航海技术的巨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而宋代特殊的历史环境及由此而衍生 出的对外政策也是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蔗糖生产与贸易繁盛的原因。

材料二   哥伦布第二次远航将甘蔗带到新大陆,此后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甘蔗种植园逐渐遍及整个美洲地区。繁重的劳动与疾病使美洲劳动力大量死亡,种植园主用非洲奴隶替换美洲土著。17世纪时英国获得巴巴多斯、牙买加以及其他产糖的岛屿,广泛扩展非洲奴隶贸易,打破了葡萄牙控制的洲际蔗糖贸易。到18世纪,工业品、奴隶、美洲的热带商品(特别是蔗糖)在大西洋上不断运转交换(见下图)。

15至18世纪大西洋地区奴隶、蔗糖和工业品贸易的起点与终点示意图

——摘编自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简述蔗糖生产、贸易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蔗糖贸易给不同地区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糖加工的技术面临几个问题:低效的蔗汁榨取,以风、牛和水为动力的作坊操作的不可靠性和速度缓慢。作为利用蒸汽驱动的工业压榨机加快了速度,成批成箱的蔗糖从生产车间运送出来,并且随着轨道运输与水路运输销往世界市场。 约自19世纪40年代起,当糖的世界市场扩张,许多英国企业家有意在亚洲发展糖厂……中国以各种方式并入这正在萌芽的世界市场和其“日益牢固的经济交易网”,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

——摘编自穆素洁《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

(3)根据材料三,简述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蔗糖生产与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昨日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这反映了南宋(     
A.坊市界限打破B.商品种类繁多C.海外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
昨日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我国货币国际化程度高的表现。

材料二   1816年后,英国依靠殖民地的金矿与工业革命打造了一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欧洲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引进资本,与此同时英国在亚、非、美洲的经济活动加速了英镑成为全球货币的进程。至19世纪下半叶,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已覆盖全球,世界经济进入英镑时代。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进入英镑时代”的原因。综上,归纳你对货币国际化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茶叶源于中国,近代以来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样茶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

——据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茶从中国出发传播到日本,最终抵达全球各个角落。171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建立贸易站,定期从广州装运茶叶,英国的茶叶消费激增,对茶的狂热席卷全国。1728年,荷兰人在广州设立贸易站,每年茶叶贸易给荷兰东印度公司带来了25万到50多万荷兰盾的净利润。茶叶贸易迅速膨胀,成为世界贸易和全球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摘编自[荷]乔治·范·德瑞姆著《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茶叶贸易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   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进口茶叶的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的2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

——摘编自英国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茶叶贸易与英国相比有何特点。结合所学,谈谈在现代国际市场上如何提高中国茶叶经济的竞争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历史信息。

材料二   泉州市舶司大事记(部分)

时间内容
绍兴六年(1136年)八月二十三日,泉州市舶司上奏:大食商人蒲啰辛,造船1只,船载乳香投泉州,市舶计抽解价钱30万贯。
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初六日,朝廷批准泉州市舶司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蕃舶之际,支破官钱300贯文,排办筵宴,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诏令泉州市舶司于泉漳等地区上供银内,截拨25万贯专充抽买乳香等本钱。
淳熙二年(1175年)十二月初五日,朝廷批准:今后诸蕃物货既经征榷之后,有往他地者,召保后经市舶司确认给据,允许在福建路各州军兴贩。
淳熙九年(1182年)诏泉州、广州、明州、秀州市舶司,若走私铜钱未被查出,主管官员连坐。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献汇编:初编》

(2)据材料二、概括设立市舶司的目的。

材料三   今设立海关,征收出洋行税,今公议设立金丝行、洋货行。如来广省本地兴贩,一切落地货物,皆投金丝行;其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皆投洋货行,候出海时,洋商自赴关部纳税……嗣后如有身家殷实之人,愿充洋货行者,各具呈认明给帖,此系商行两便之事,各速认行招商,毋处观望迟延。

——《分别住、行货税文告》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制度?综合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某中学以“探寻丝绸之路”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为甲组收集的材料,请逐条归纳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概括当时的发展特点。

材料二   依据收集的材料,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②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③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乙组探究唐朝“丝绸之路”后的结论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材料二中结论的史实依据。

材料三   《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写到:11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材料四   

(3)丙组运用材料三、四得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结论,请您分析这一结论的依据。
7日内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宋朝的海外贸易】

材料一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禅宗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二   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满足皇室、官僚的生活需要,对海外贸易十分重视……为了招徕外商,宋太宗于雍熙四年(987年),特遣内侍八人,携带诏书、金帛,分四纲往南海诸国,勾招进奉……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由于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加上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亚非各国与中国通商的,据《岭外代答》《诸葛志》等书记载,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中考适应性(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共击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应募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回。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西传播。

——摘编自《张骞出使西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骞这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其出使有哪些影响?

材料二   唐中期后,吐蕃和陇下势力崛起,陆上丝绸之路阻断。北宋建立后,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选择,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建立市舶司,鼓励中外商人贸易往来;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促进了航运业发展,与宋朝海上贸易的国家达50多个,开启了一段活跃繁荣的对外贸易历史。

——摘编自《论宋代的对外贸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路贸易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表

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
目的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促进中外交流。东方寻金和获得东方商品。
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朝贡贸易”。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影响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注:朝贡贸易是宋代以后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轴、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另。

(3)梁启超所说的“西方维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的梁启超这样说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这表明宋代(     
A.海外商船来华盛况B.海外贸易税收丰厚
C.商品税收丰厚D.外商来华络绎不绝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考前热身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