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

材料二

材料三   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启蒙奠基》

材料二   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元代的大都,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业兴隆,人物繁阜,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宋元时期的戏剧观众已由宋前以上层社会为主要对象,走向全民化、平民化。大量涌现的观众,以及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促使戏剧演出的商业性竞争,推动我国戏剧的发展与繁荣。

——摘编自吴晟《简析宋元民间戏剧观众的主要构成》

材料三

作品

作者

内容或简介

《蒙娜丽莎》

达·芬奇

《国民革命歌》

邝墉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松花江上》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七律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学习雷锋好榜样》

生茂、洪源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戏剧观众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据材料三中表格并结合所学,以“作品与时代”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以表格中任一史实进行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模拟中考试卷
3 .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勾栏瓦舍遍布全城,一个勾栏棚可容纳数千名观众,当时已经演出了大型杂剧《目连救母》(该典故起源于佛教)。这段材料不但可以用来研究北宋时市民的生活风貌,还可以用来研究(     
A.杂剧在北宋达到巅峰B.北宋城市商业管理
C.人口大量向南方迁徙D.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昨日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新华学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它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和历史城市符号,充分反映了北宋开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世界影响,西方汉学家常喜欢从它入手来形象地解读古代中国。它是(       
A.B.
C.D.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粮食蔬菜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以粟为主。
长江流域:以稻为主。
黄河流域:白菜、芥菜等。
长江流域:葫芦、菱角、蚕豆。
商周时期北方:小米、小麦等都有不同品种,并且出现了多种杂粮。
南方: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多种稻米和高产量的芋艿等杂粮。
陆生蔬菜有韭菜、萝卜等;水生蔬菜有莲藕、水芹等;仅《尔雅》记载蔬菜就有20多种。
两汉时期增加了荞麦、青稞、糜子、高粱、多种豆类等。天山南北的蔬菜和葱岭以西的紫葱(洋葱)等陆续传入内地。

——整理自林乃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材料二   中国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最早记载在南北朝时期的《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予贮米投水以祭之。”而成书于日本平安时期(约唐朝后期)的《倭名类聚抄》记载五月初五吃粽子的屈原故事,无疑是由中国传入,并影响到日本的饮食习俗。

——摘编自李全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源流考》

材料三   宋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一个盛期,汴京与临安食物的种类琳琅满目,“北麦南稻”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包子、饺子、烧饼、刀削面散布江南市镇。夜市通宵敞开,甚至可以边吃边坐而论道,探讨饮食玄妙哲学,也有喜谈性理的文人雅士作陪。

——摘编自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新石器时代到两汉时期有关“食”所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粽子作为端午节传统食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一个盛期”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

材料一   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

——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

材料二   宋代中下层居民消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邸店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

——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价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等,每个不过十五文。……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材料反映出宋朝(     
A.商品经济繁荣B.市民阶层兴起C.奢靡之风盛行D.文化娱乐发达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铁塔是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据史料记载,开封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于开宝寺福胜院内,始建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成于宋太宗端拱二年,谓之福胜塔,是宋太宗用来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轮,车驾临幸,舍利乃见,因赐名灵感塔”。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

——摘编自《开封铁塔》

       开封铁塔

材料二   帕特农神庙是为了歌颂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供奉着雅典娜女神,帕特农是雅典娜的别名。它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是宗教、政治的活动中心。神庙历经两千多年,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廊柱环绕,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至今,它所建立的建筑准则依然被证明是有效的,并被全世界的人们世代仿效。

——摘编自《探寻古希腊艺术》

          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
(1)按史料载体划分,两则材料反映的建筑属于什么史料?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历史研究价值?
(2)请再举一例我省古代类似的建筑物,并谈谈对我们历史学习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压轴联考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龙舟竞技起源于战国,是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端午节习俗。它最初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后来演变成竞技活动。它强调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谐、团结的追求。今天,龙舟竞技已走出国门,在现代体育赛事中占据一席之地。

材料二: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起源于对宙斯的祭奉,后发展成为古希腊最重要的体育盛会。它强调个人的才能和竞技水平,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和对公平竞争的追求。其公平竞争、尊重规则的精神至今仍是国际体育赛事的基石。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龙舟竞技和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在起源、传承上的相似之处。
(2)中国龙舟竞技和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二者在当今社会有哪些共同价值?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城市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下列情境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的是(       
A.早晨在家喝玉米粥B.中午到市场上买甘薯
C.下午观看《窦娥冤》D.晚上去瓦子听人说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