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材料一: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二: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2)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
(3)材料二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
(4)材料三中的“贵国”和“余”分别指的是什么?
(5)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2021-04-19更新 | 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单元测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2 .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时唯一对外通商的城市是(     
A.杭州B.香港C.广州D.泉州
2021-04-1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单元测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3 . 从秦朝以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着,中国历代帝王也在不断地强化着皇权,自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上风,在明清时期皇权更是得到高度强化。皇权在清朝时达到顶峰的重要表现是(     
A.废除丞相制B.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C.设军机处D.设内阁制度
2021-04-19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单元测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4 . 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回顾历史】17,18世纪,英、法等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呈现出日渐强大的趋势;与此同时,清王朝却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
这一时期,中国呈现逐渐________(选“强大”或“落后”)的趋势。
(2)【探究历史】鸦片战争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英、法、日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有着辉煌文明历史的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在下表中标明数字的地方,依次填写相关内容,并分析造成“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的原因有哪些?
条约其中的内容该内容带来的直接影响造成的原因
《南京条约》破坏了国家领土完整
《马关条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

(3)【以史为鉴】屈辱的历史是一种深重的民族灾难,也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沉重的教训。
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国家应如何做,请你来出谋划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态度的差异。结合史实论述的清朝统治者的观点与明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政策有何区别?
2021-04-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单元测试(2)
6 . 列举明、清在抵御外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还采取了哪些举措吗?
2021-04-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单元测试(2)
7 . 边疆治理一直为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下列措施与下图书中记载的史实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府B.设立宣政院C.戚继光抗击倭寇D.实行金瓶掣签制
2021-04-1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单元测试(2)
8 . 清朝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朝(     
A.文化专制加强B.闭关锁国政策实行
C.科举制的创立D.儒家学说地位提高
2021-04-12更新 | 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单元测试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宪庙设立军机大臣……然后机务慎密,议政之弊始革。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材料三: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1)材料一中“议政之弊始革”中的“弊”指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清初政权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变化?分析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些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4)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1-04-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单元测试
10 . 下面是某节社会课上老师出示的一张学习幻灯片。该堂课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被要求磕头以谢皇恩,经争取后改为单膝下跪叩头三次。在颐和园等待接见时因天气炎热要求稍事休息,官员认为不能让皇帝久等而将其斥骂。

A.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B.探讨近代前夜的危机
C.冲破思想的牢笼D.资本主义的扩展
2021-04-12更新 | 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单元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