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自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

——摘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民族人氏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文化和物质文明,如胡乐、舞蹈、胡床、胡饼等,成为汉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上的看法,并指出它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以及张骞出使西域后开了一条什么道路,这条道路对中外交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统治者的主动政策”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民族融合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2019-12-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命题比赛初中历史与社会试题(35)
2 . 中国古代的改革值得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维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禁用鲜卑语,......30岁以下的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三: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


(1)材料一与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坏井田,开阡陌”指的是这次改革的那一项措施?材料一中的哪一句体现这次改革的作用?
(2)材料二、三共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依据材料二概括这次改革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汉化措施有什么重大的历史影响?
(3)从以上中国古代社会改革的成功例子中,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有什么启示?
2019-12-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命题比赛初中历史与社会试题(35)
3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019-12-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命题比赛初中历史与社会试题(37)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
4 . 近年来,人们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发现了孔子的图像和生平介绍,另外还在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论语》,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这主要是跟当时的统治者大力推行哪一思想政策有关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尊孔复古”
2018-05-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命题比赛初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2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