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2 道试题
1 . 改善生态环境,就要在植树造林、维持生态平衡、净化水质、改善空气质量上下功夫。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力植树造林能够有效提高森林的覆盖率。植物通过___作用可以将水分从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从而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有效改善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的状况。
(2)在移栽树苗时,为了保证成活率一般根部都要带土,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3)硒砂瓜香甜多汁,深受人们喜爱。西瓜汁其实是西瓜细胞内___(填结构名称)中的细胞液,西瓜子是由花结构中的___发育而来的。
(4)树木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向空气中释放___,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同时能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所以植树造林好处多多。
2024-04-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秦岭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秦岭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如:银杏、秦岭冷杉、太白落叶松、秦岭箭竹、中华绣线梅、长喙唐松草、唐古特忍冬、陕西紫堇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血雉、红腹角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秦岭繁衍生息。
(1)秦岭以南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秦岭以北植物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分析材料可知,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
(2)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属于______植物。(选填:裸子/被子)
(3)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如野生大熊猫吃竹子,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______
(4)山林中空气湿润,主要是通过植物的______作用实现的,这一现象体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5)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净化空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024-04-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2023年呼和浩特市入选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为打造“此处安心”的宜居之城,从2020年起,呼和浩特市开始规划生态绿道建设,按照“依山而行、傍水而憩、穿林而游、踏草而嬉”的设计理念,搭建生态廊架,构筑生态廊道,盘活城市绿地整体经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你“依山而行”时,森林植被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起重要作用。因此,森林可看成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2)当你“傍水而憩”时,迁徙而来的鸟类会在不经意间从头顶掠过,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辅助肺呼吸的____,总之它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3)当你“穿林而游”时,地上的落叶不会越积越厚,是因为公园中的____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将其分解为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4)当你“踏草而嬉”时,会看到花丛中蜂围蝶阵的生动画面,昆虫汲取花蜜的同时能帮助植物____,使这些植物顺利的繁殖后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 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2024-04-0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自然界中碳–氧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氧大多是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制造的
B.大气中氧的含量远多于二氧化碳的含量
C.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指生物圈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D.绿色植物的根深入地下,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5 .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①”“②”分别代表生物的某种生理作用,“A”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_______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该生态系统的植物为食,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该生理过程属于____作用。
(3)A主要进行是腐生的_______,它们能将残枝、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作为________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24-04-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为此共建设碳中和林2835亩,下列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A.提供足够的木材B.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防止水土流失D.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2024-04-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要求的是(  )
A.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B.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D.提供木材
2024-03-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它横跨8个国家,覆盖南美40%的面积,是全球最大、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它贡献了地球大气中20%的氧气,对缓解全球变暖起着举足轻食的作用。2019年8月持续不断的大火,正以创记录的速度吞着巴西亚马逊雨林的一切。据报道,大火中雨林新添了9250平方公里的疤痕,烟雾弥漫到了3000公里以外的城市。热带植被和其间栖息的动物、真菌正化为灰烬。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警告说,破坏亚马逊雨林的结果就是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会更加频繁地出现极端气温。
(1)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这是因为植物的 _______作用可以吸收 _________,释放 _______,能调节全球碳—氧平衡。
(2)雨林中的植物通过根尖的 _______区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根、茎中的 _______运输到叶片,大部分水通过 _______作用散失到大气中,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3)由于雨林中的植物种子大火后就开始萌发,火灾后的亚马逊雨林数十年后又可以恢复绿化,那么植物种子属于 _______器官,植物细胞中控制发育和遗传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
(4)保护森林资源是全世界的共同任务,我国为保护植物资源,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________”,我国的“_______”防护林工程是我国一项大型生态工程。
2024-03-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践行“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生物实践小组根据下面植物生理过程简图,走进田间地头,对提高果蔬大棚产量作指导;并向农民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原理,感悟推行迟耕还林还草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显著增高。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气体)。

(1)我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记载有“正其行,通其风”的种植方法。从生物学原理分析,“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___,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
(2)图中植物进行①过程的场所是___,植物通过①过程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图中②表示___过程,其意义是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果蔬大棚要提高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白天要适当增加___使①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降低___,使②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原因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吸收空气中的___,放出___,使空气质量提高。
(5)空气湿度增加的原因是大量的绿色植物通过___,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的___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维持着生物圈的___循环。
2024-03-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人类若一味发展工业,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则后果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强
B.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C.生物圈中的氧与二氧化碳失去平衡
D.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2024-03-2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