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措施对保护环境不利的是(  )
A.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B.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传统燃料的使用
C.大量开采自然资源,满足快速发展需求
D.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
2024-01-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优美的环境愉悦人的心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下列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是(  )
A.植树造林B.废水排放
C.乱砍滥伐D.乱扔废电池
3 . 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而今却是荒山秃岭。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持续加剧造成的B.地震、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
C.人类乱砍滥伐等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D.长期的干旱和洪涝灾害造成的
2023-08-08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近些年,我国在绿化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绿化美化,给居民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
B.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
C.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政策
D.对森林资源伐优留劣,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2023-08-05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排、增汇、保碳、封存”是被广泛认可的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减排”是推动能源供给和工业消费技术进步,走发展脱碳和减排经济之路,直接减少人为碳排放:“增汇”是利用生态工程及土地管理,增加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蓄积和固碳功能:“保碳”是保护现有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储存及固碳能力;“封存”
是采用地质工程、生物技术和生态措施捕集、利用与封存大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超出了生物圈______的能力,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出现了例如_______等异常情况。
(2)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减排”就要求我们日常践行_______生活。
(3)我们可以通过生态工程“增汇”,2018年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7964.28公顷,营造了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我们也要________,用自己的双手来践行“增汇”。
(4)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每年砍伐900万棵生长30年的杨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你认为植物的生态价值有_____________
(5)塞罕坝是北京最近的“天然氧吧”,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昔日一片荒山野岭,现在年游客量已超过50万人次,并以年均30%的幅度递增,成为最热旅游景点之一。每年仅门票收入就超过4000万元,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这片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如果要你给出森林氧吧吸氧的最佳季节(春、夏、秋、冬)和时间(早晨、中午、傍晚、晚上),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
2023-08-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60年前的它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如今的它是“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三代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造成昔日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塞罕坝人创业艰辛,第一年造林千亩,成活率不到5%;后来改进工具和方法,造林成活率达到96.6%。若让你去参与植树,请利用所学知识提供两种提高种植成活率的方法:____________
(3)目前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82%,生态效益日趋凸显。塞罕坝地区年降水量明显高于周边地区,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归功于森林的______作用,这一生理过程,也促进了生物圈的______;这里的森林相当于一个“绿色水库”,其原因是______;有了辽阔的森林,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______雨水对地面的冲刷,防止水土流失;这里的森林每年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这离不开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表达式是:______
2023-07-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达成目标的是(       
A.生活小区的垃圾及时清理焚烧
B.植树造林并保护现有森林资源
C.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步行出行
D.开发新能源代替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
8 .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绿色出行B.植树造林C.节能减排D.焚烧垃圾
9 .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大气污染B.海洋污染C.水土流失D.温室效应
10 .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