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脊椎动物类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我国目前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请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8月,新疆海鲜大丰收的消息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惊叹。外骨骼薄、肉质鲜美的南美白对虾,鳞片细小、肉质紧密的三文鱼等海洋生物,在新疆都能被养殖出来。
材料二:养殖专家根据新疆盐碱地养殖池的盐碱度,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添加营养物质和一些有益细菌,模拟出海水生态环境。
材料三:养殖池中动物的排泄物、吃剩的饵料等可能造成污染。研究表明,微藻可有效净化养殖废水,它具有光合效率高、繁殖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等多种特性。其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氮和磷,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对环境十分友好。
(1)从材料一的动物特征描述分析,三文鱼属于鱼类,对虾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从营养成分看,它们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____
(2)在盐碱地养殖池开发过程中,材料二中添加的________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鱼虾的养殖成功增加了新疆盐碱地的________多样性。
(3)分析材料三,微藻净化养殖废水“对环境十分友好”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但不能引入过量的微藻治理废水,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
2 . 麻雀是常见的杂食性鸟。夏、秋季节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育雏期则主要以危害禾本科植物的鳞翅目昆虫,如玉米螟、水稻螟等为食。鹰、隼等猛禽是其主要天敌,威胁它们的安全。在地面觅食时,有些鸟类如喜鹊等能利用双足在地面上交替行走,而麻雀却只能利用双足“一起蹦跳”。这是为什么呢? 麻雀后肢细、短,足小且细,单足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太小,支撑性较差; 此外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关节角度固定(如图1),无法向前伸直,所以很难完成单足行走的动作。但是双足能继续向后弯曲带来的冲力,使麻雀可以轻松地跳跃。麻雀在地面觅食的风险性较高,这样的蹦跳方式也使得麻雀可以较快起飞,逃离被捕食的危险。

为躲避天敌捕食,动物有多种多样的反捕食策略,逃逸是鸟类最常用的反捕食手段。逃逸距离包括警戒距离、惊飞距离和飞逃距离(如图2) ,其中惊飞距离是指捕食者(包括人类) 接近目标个体并导致其逃避时,捕食者与目标个体之间的距离。
研究人员测量了分布在城区及郊区麻雀的惊飞距离,结果发现二者有较明显差异。这对于鸟类的生存来说是有利的,可以使得它们在城市地区更容易获得食物,同时也减少因频繁逃逸造成的能量消耗。
研究动物的逃逸距离在保护生物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能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如生态旅游区的景观规划需要考虑到野生动物的逃逸距离,以确保野生动物安全的活动空间。
(1)麻雀在我国境内分布广泛,属于________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是:身体呈________型,前肢变成_________,体表被覆___________,骨骼轻便等。
(2)麻雀育雏期主要以危害禾本科植物的鳞翅目昆虫,如玉米螟、水稻螟等为食。玉米螟、水稻螟有______对翅,_______对足。
(3)麻雀在地面觅食时,双足不能交替行走,只能采用“双足蹦”的活动方式,原因是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自然状态下麻雀遇到干扰会惊飞逃逸,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这是 种___________行为,但这种行为会受到环境影响。根据文中信息推测,北京城区麻雀的惊飞距离比郊区__________(填“远”或“近”)。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反捕食策略是__________的结果。
2024-01-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阅读以下两则资料,并回答资料下面的相关问题:
【资料1】:动物与造型艺术
绘画和雕塑都是造型艺术。动物那生动的姿态和神韵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遐想和启迪,因而成为绘画和雕塑的常客。天安门前的石狮,庄严威武;深圳的“拓荒牛”则展现了拓荒者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毕加索的“和平鸽”使人体会到和平生活的不易;而北京街头的雕塑“少女与和平鸽”则让人悟到和平的圣洁和温馨。宋守友“九鱼图”是具有吉祥如意寓意的国画;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中虽然不见一只青蛙,却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产生无尽联想!徐悲鸿“马”的奔放、齐白石“虾”的活泼、李苦婵“鹰”的冷傲、李可染“牧童与牛”的闲适,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物给造型艺术增添了活力,艺术家笔下的动物造型则可以净化心灵,引人向上。让我们关爱并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吧,这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1)资料中提到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的有_____
(2)鱼、虾、蛙都生活在水中,但形态结构差异较大。例如鱼的体表常常覆盖有_____,其表面有黏液,起保护作用;虾的体表有_____,可以起保护作用,并能防止水分散失;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其作用是_____
(3)动物除了能够激发人们的艺术创作灵感之外,它们与人类生活存在很多密切关系,请举一例试说明_____
【资料2】:亚马逊热带雨林
2019年8月,亚马逊地区森林大火持续燃烧引起全世界关注。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这个雨林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大约2千种鸟类和哺乳动物。有专家估计每平方公里内大约有超过75000种的树木,15万种高等植物。主要野生动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红鹿、水豚、树懒、金毒镖蛙和凯门鳄等动物,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目前,巴西的亚马逊雨林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热带雨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森林覆盖率已从原来的80%减少到58%,以致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暴雨、旱灾、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专家们说,这种情况对物种保护和全球气候的平衡有可能构成威胁。造成森林大面积减少的原因首先是近年来大量移民涌入亚马逊地区,造成农业耕地紧缺,因此亚马逊外围地区毁林造田现象十分普遍。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无序采矿、修路、建房是造成大面积伐木的另一原因。与此同时,人为或自然因素引发的大火也使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4)热带雨林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中_____的多样性。
(5)分析资料可以得出,造成森林大面积减少的原因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_____
2023-12-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4 .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分析下列三则关于昆虫的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2020年初,一场历史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本次灾害的“主角”是沙漠蝗虫,主要啃食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
资料二:黄粉虫又叫“面包虫”,黄粉虫幼虫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库”,常用来作为鱼类的饵料;干燥的黄粉虫的蛋白质含量:幼虫40%、蛹57%、成虫60%,故亦作为宇航员在太空的肉源食品之一。
资料三:前几年,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梁杜坚通过山东、江西和新会本地的昆虫杂交,培育出吃新会柑肉的陈皮虫,实现了新会柑肉的无公害处理及回收利用,为解决制作新会陈皮过程中浪费掉的数万吨新会柑肉问题提供了一条出路。
(1)三则资料介绍的昆虫跟蜘蛛一样都属于__________动物;此类动物就因__________而得名。
(2)资料一中介绍的蝗虫具有以绿色和褐色为主的保护色,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__________的结果。由于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__________和成虫三个时期,所以蝗虫和黄粉虫的发育过程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像黄粉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_____________
(3)资料二中介绍的黄粉虫能作为宇航员肉源食品的主要原因是黄粉虫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身体的重要原料,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被人体吸收利用。
(4)从资料三可知,陈皮虫的培育和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一样,是人们应用__________的原理培育的新品种。
2022-04-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资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科普文,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1这只海洋小精灵是海兔(Ovula ovum),它警惕地竖起两只“耳朵”(触角)的这一瞬间,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耳朵的小白兔。海兔身体弱软,没有石灰质的外壳,它的贝壳已经退化为一层薄而透明、无螺旋的角质壳,被埋在背部外套膜下。这个可爱的小精灵是重要的神经生理学实验动物。海兔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反射活动——缩鳃反射,其反射弧如图2所示。海兔的身体受到刺激时,会将柔嫩的外鳃缩回体内,以此来免遭伤害。坎德尔在短时间内频繁的用水轻轻冲击海兔,缩鳃反射就会逐渐减弱,这是“习惯化”;然后接着电击它的尾部,海兔出现强烈的缩鳃反射,这是“敏感化”;随后,将两种刺激配对施加,每次都先用水轻轻冲击海兔,再电击其尾部,重复多次后,即便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每次也会出现缩鳃反射。坎德尔发现,连续叠加刺激海兔40次后,再只用水冲击,缩鳃反射只能持续一天;但是如果每天10次叠加刺激,连续刺激四天,缩鳃反射能够持续10天以上。坎德尔把负责这种缩鳃反射的一个神经节分离了出来,观察其反应。同时把神经元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分离出来,这种蛋白质就是今天称之为反应结合蛋白,是维持记忆的关键。为此,在2000年,坎德尔因为研究海兔获得诺贝尔奖。海兔还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研究发现,藻类被海兔摄入体内后,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叶绿体被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并储存在海兔体内供其进行光合作用。然而仅有叶绿体是不能完成光合作用的,原因是藻类的叶绿体内部仅能合成维持光合作用的10%的蛋白质,其余的蛋白质都需要依靠海兔的细胞核基因来合成。
为了证明海兔细胞内具有这个基因,科研人员首先用海藻喂养海兔2周,发现在无食物供给的情况下,竟然健康地生活了一年之久。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海兔体本身具有维持叶绿体功能的基因。于是科学家将自己的视线转移到了海兔的DNA序列。测序的结果显示:海兔体内一段重要的DNA片段和藻类光合作用的相关基因有着完全相同的序列,而在其他动物体内尚未发现类似基因。
(1)海兔属于动物界_______门。
(2)轻触海兔,海兔出现缩鳃反射,这种反射属于______(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______
(3)“连续叠加刺激海兔40次后,在只用水冲击,缩鳃反射只能持续一天;但是如果每天10次叠加刺激,连续刺激四天,缩鳃反射能够持续10天以上”,文中的这段描述给你学习上的启示是______
(4)海兔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通过摄食获取了藻类的_______,并且在海兔的细胞核内有能够产生“维持光合作用蛋白质”的_____
2020-06-04更新 | 41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十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