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易误读常见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了“体验重阳节俗”综合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一位同学拟写了介绍重阳节来历的文稿,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之名,来源于《易经》。《易经》把定为阴数,把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①,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②到先秦。据《吕氏春秋·纪·季秋纪》记载,春秋战国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半收之时祭祀天帝和祖先的活动,由此逐渐形成重阳思亲祭祖的节俗。古人认为,是象征吉祥长久的至数,九月九日两个至数相遇,故此被视为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古日。相传自汉代起,民间就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

如今,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③__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__,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④_____老年节_____,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弘扬中华民族⑤__________的美德。


(1)这位同学想确定文段中①②两处加点字的读音和③④处应使用的标点,下面的判断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在文中是“重叠”的意思,应读chóng。
B.“溯”读音为sù,本义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C.③处前后应使用引号,用以标示这一文件名。
D.④处前后应使用引号,用来突出强调这一节日。
(2)为了向大家解说“至数”一词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至”字的解释为:①到;②至于,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③极,最。据此,“至数”一词在这个文段中应理解为_____的意思。
(3)这位同学想在文稿的最后引用一句名言,请你根据文意,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入⑤处。(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4)这位同学想制作一份宣传海报,他计划在报头的显著位置拓写名家书帖中的“重阳”二字,以突出重阳节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函。经比较,他觉得汉代《张迁碑》隶书古拙厚重、方中寓圆,最为适合。由此判断,在下列碑帖集字中,他选定的一幅是(     
A. B.
C. D.
2.在“重阳时节赏菊花”这个活动环节中,有位喜爱菊花的同学分享了一段文字,大家边看边评论起来。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①九月九,秋已过去了大半。天愈发高远了,荷塘里红消翠减,连中秋的满月也只剩下丰轮。一片萧瑟中,唯有菊花独立寒秋,开得茂盛。

②菊花的朵儿,或厚重端凝,或散淡萧疏,【甲】于霜意渐浓的枝叶间半掩花面,自带一种遗世独立的孤清气质。设若在东篱下摘一朵簪在鬓边,【乙】无论是云髻彩袖的女子还是苍颜白发的衰翁,想必都是很中国的,很古雅的。

【丙】菊花不仅可茶可酒可入药,更可观赏可簪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秉平和……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翻着竖版繁体纸张泛黄的《本草》,竟好像闻得到那股子苦森森的药香气,不知不觉间,我就变得体态轻盈,飘然欲举了……


(1)两位同学分别就第②段【甲】【乙】两处所运用的修手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其中一位的判断和理解不正确。这位同学说的是(     
A.【甲】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菊花如同隐逸者般的姿态和气质。
B.【乙】句把不同品种的菊花比作女子和老翁,各有其美,又都很古雅。
(2)作为过渡句,【丙】句的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丙】句应改为:____________
3.重阳节有登高望远、佩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旧俗,这些旧俗被写入诗歌之中。学生会筹备了一个“诗词中的重阳节”诗歌朗诵会,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收束。下列诗句不适用于这个朗诵会的一项是(     
A.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D.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2021-03-16更新 | 3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