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预防犯罪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8 道试题

1 . 材料一

情境材料对青少年的启示
2023年春季开学第一课就森林草原防灭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开展安全教育,筑牢安全意识。
现实中,一些学生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一遇到失败就垂头丧气。
在遭受欺凌时,可以保存好证据再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小组交流时,对不合理的观点提出质疑
(1)以上情境对青少年有何启示,请完成表格

材料二   学习了相关法律后,同学们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靠个人自觉还是靠他人监督”展开了讨论,星星和元元两位同学代表各自小组陈述了观点。

星星:无规则不自由,预防犯罪需要靠他人监督。
元元:自由不是随心所欲,预防犯罪要靠个人自觉。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综合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选择其中一位加以评析。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2023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5年来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32.7万人,强调坚决依法惩治主观恶性深、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这则新闻警示未成年人要(     
A.保护自己,不与他人交往B.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
C.加强监督,强化司法保护,D.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自律
3 . 《刑法》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改为“已满十二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围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与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是否矛盾这个话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不应降低刑责年龄
②二者都是为了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都是为了捍卫公平正义
③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震慑青少年违法犯罪,避免误入歧途
④对未成年犯罪适用刑罚应当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6-1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模拟卷02(江苏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12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获刑案件44人,犯罪人年龄在1213周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15年有期徒刑。最高法强调,要在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该惩处的要依法惩处。(2024416日央视新闻微博)

在公众的广泛认知里,未成年人总是与花朵、希望等寓意美好的词汇相关联。然而,近年来校园的霸凌事件不断发生,不少未成年人依仗自己是未成年人的身份为所欲为,央媒发声: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

(1)请从“自我防范”的角度,谈谈此材料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启示。
(2)甲、乙两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请对两人的观点进行综合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校园生活中,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一些行为不以为意:旷课、侮辱诽谤他人、破坏公共财产等。如果不加以改正,则会引发严重后果。对于这些同学,我们必须劝导他们(     
①这些行为需适度,避免以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要珍惜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利,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③杜绝一切不良行为,依法自律从而创造美好生活
④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6 . 央视播出的《少年抢钱的背后》讲述的是16岁男孩李某,从一开始被高年级同学欺负、勒索,最后加入高年级抢钱团。李某从一个受害者转变成一个施暴者,最后因为使用暴力行为抢了同学33元钱而被判抢劫罪。这个案例警示我们(     
①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要自觉守法,遇事找法,依法办事
④“以暴制暴”是应对侵害的最后屏障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7 . 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要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

材料一   20243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311日,涉案的张某某、李某、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被公安机关全部抓获。321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近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未来,法院将在人民检察院提起追诉之后,对此案进行审理。

(1)该案例中,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

材料二杀害同学王某某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被抓获后,多数人强烈要求在司法机关严惩三名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让法院判处其死刑。也有少数人认为三名犯罪嫌疑人属于未成年人,不应承担刑责。对两种不同的群众舆论,某班同学纷纷发表看法:

【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部分内容】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请对上述同学们的看法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三   三名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杀害同学事件发生后,校园欺凌再次引起关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他人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是受到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甚至只是因为看人不顺眼就殴打他人。有的是为了索要钱财充值游戏卡或购买香烟。而被欺凌的未成年人忍气吞声,旁观者视而不见,使得欺凌者更加嚣张。有的犯罪未成年人在不良朋友的带领下参与欺凌。还有些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是因为过去自己长期遭受欺凌,忍无可忍,走上了以暴制暴的犯罪道路。

(3)根据材料,说说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走上校园欺凌的违法犯罪道路?
2024-06-02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中考模拟道德与法治试题
8 . [青春自护法律护航]
穿法袍,握法槌。淮安市某中学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随着“审判长”庄重的法槌落下,关于“校园欺凌”案件的“庭审”正式开始。
案件事实审判结果
王某、张某、冯某是初中同学,均系未成年人。他们曾经因为琐事发生过矛盾。几天后,王某、张某等4人在校园内强行向冯某索要1500元,但因冯某说要报警作罢。不久后,王某、张某纠集多人围住冯某,将其殴打伤,还拿走其2000多元的财物。事后,冯某的家长果断选择了报警。判处王某、张某有期徒刑6个月;判处其致他4人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1)针对本案,有同学认为“王某等人是未成年人将人打伤、拿走财物的行为只是违纪行为”。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2)作为模拟法庭的旁听者,请你谈一谈该案件对我们青少年的警示。
2024-05-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9 . 20244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决定。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不断发生,不少未成年人依仗自己是“未成年人”的身份为所欲为。央媒发声: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从法律角度看,这要求我们青少年(     
A.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减少校园霸凌B.知书达理、明礼崇德,与人为善
C.要严惩校园霸凌者,维护校园安定D.主动学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
2.2024年,教育部着力破解学生近视、心理健康等突出问题,把近视率、肥胖率、心理健康、脊柱侧弯、传染病防控等作为重要指标,研制健康学校认定办法。这有利于(     
①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②关注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③大幅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④促进健康中国、健康校园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以案说法】

近日,某市法院审理了一宗校园欺凌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案件事实初中学生小刚等三人在校外偶然见到小明,双方发生口角,小刚等人对小明进行身体上的殴打和言语侮辱,并拍摄了小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就诊后小明被诊断为多处损伤,小明及其父母遂把小刚等人诉至法院。经法院审理,判决被告小刚等三人及其父母赔偿原告小明医疗费、精神损害抚养金合计约2万元。同时要求他们删除在网络平台发布的全部侵权视频。
法律链接《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第九百九十一条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
网友评论:
校园欺凌就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这样处罚未成年人小题大做,学校加强教育就可以了。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析上述网友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