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3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共有2977名代表,涵盖了56个民族,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会议部分议程有: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等。

(1)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材料二   近期东台法院宣判了一起网红行骗案件,刘某某是盱眙一位抖音网红在当地小有名气,他谎称自己认识各单位领导、路子广、关系硬能帮他人拿到工程款、解决土地纠纷等疑难问题诈骗了近16万余元,共有十余人上当受骗。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刘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及其他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有网友评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运营也不可触碰底线。

(2)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运营也不可触碰底线。请从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角度评析刘某某的行为。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凤鸣路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23-24八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信息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拟人化的对话方式,编写软件代码、模仿人物发送推特、构建虚拟机、撰写邮件论文……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态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生活。
什么是ChatGPTChatGPT的安全隐患安全背后的法律边界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

一则“202331日起,杭州市政府将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的消息在网上疯传。据浙江之声报道,杭州某业主群讨论ChatGPT,一位王姓业主开玩笑说尝试用它写篇取消限行的新闻稿,随后把文章发在群里。其他业主不明就里,截图转发,导致错误信息传播。杭州警方表示已介入调查,很快发布处理结果。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等政策文件,填补了法律空白。
(1)请判断杭州王姓业主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2)科技是把双刃剑。请结合材料说说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数字时代”青少年如何处理好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单元测试·基础卷】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
3 . 针对下面的资料,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你不认同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三十条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

A.小楠:遛狗牵不牵绳是公民的自由B.小轩:遛狗牵绳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C.小芸:遛狗时不牵绳属于违法行为D.小清:遛狗牵绳靠他律更要靠自律
7日内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八下期末模拟预测卷01
4 . 崇尚法治打造和谐

某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以“感受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主题的团建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导引】

公平正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永恒追求。某校八年级(1)班决定以“维护公平,追求正义”为主题举办一次手抄报活动。

(1)手抄报中需要配上“公平正义的价值”作为阅读导引,请你写出来。

【无法治不自由】

网络技术的普及,为人们的言论自由提供了广闳的空间,人们可以自由浏览信息,自由交流思想。但是,网络世界同样没有绝对的自由,同样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追究。

阅读以上材料联系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2)自由和法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某中学邀请法治副校长李警官到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活动一:李警官向同学们出示了三幅漫画。

(1)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并配上一句简短的解说词:____

活动二:李警官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部分内容:

第七十条   未经学校允许。来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小秦同学提出质疑:手机是我们的私人物品,我们有通信的自由,而且手机带入学校时其他同学也没什么影响,不必小题大做。

(2)李警官会如何回应他?
2024-06-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4八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自由就是不受限制、随心所欲。我的自由我做主,无须他人来干涉。(     
2024-06-0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抢分法宝04 八年级下册(考情分析+思维导图+考点梳理+误区点拨)-备战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7 . 法治,不仅关系个人的幸福,而且关乎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同学们对此展开了探究。

探究一   2023年11月30日晚,浙江乐清一位11岁男孩的家长报警称孩子放学回家途中失联。当地立即启动重大警情处置机制,投入大量警力展开查找工作。社会各界多支公益搜救队连夜查找。12月5日,警方通报孩子已找到,失踪孩子的母亲陈某因家庭矛盾而蓄意策划了这起虚假警情。12月14日,乐清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对陈某批准逮捕。

(1)请运用法治与自由关系,谈谈你对陈某行为的认识。

探究二   大学生小吴地铁卡里剩7元钱,乘坐一趟地铁只需2元,但她被拦在闸机外,不能进站,因为该线路全程最高票价为8元。小吴将轨道交通公司告上法庭,经人民法院调解,为维护公众利益,双方达成协议,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将相关票务规则改为“按最低票价进站”。

(2)小吴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4-06-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错题再练(二)道德与法治试题
8 .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法需要兼顾信息主体权益与个人权益,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针对不法分子恶意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用于实施犯罪等突出情况,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聚焦恶意窃取中小学生、老年人等群体个人信息,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获取个人信息,非法窃取快递信息,以及网上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等重点方向全力开展侦查攻坚,累计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6万余起,有力维护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1)拟题:运用所学观点,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24-05-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9 . 2023年10月8日,张某为博眼球、赚取流量,在网上散布“某小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谣言。最终,当地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给予张某行政拘留6日的处罚。这表明(     
①在网络世界中,公民不享有言论自由
②散布谣言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自由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的约束
④公民应恪守网络道德、遵守法律法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10 .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不断刺痛着人们的心。网络世界里,一句恶意的评论,一键转发的谣言,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点赞,经过一次次传播后,其影响可能被无限放大,给受害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同时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治理网络暴力”“治理网络侵犯公民隐私权”等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建议加强法治保护、完善协同治理机制。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

法律链接:(法律条文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