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7年,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揭示了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指出自然界也是按照某种法则运行的。他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验观察得到的效果或规律出发,经过物理——数学演绎,得出可观察效果的解释。恩格斯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入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牛顿经典力学才在中国传播开来。1859年刊行了三部和物理学关系密切的译著,分别是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的《谈天》《代微积拾级》,以及和艾约瑟合译的《重学》。在《重学》中提出“异日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令震慑,奉朝奉。”1879年赵元益和传教士金楷里合译丁铎尔的《光学》,将牛顿的光学传播到中国。1891年丁韪良著《西方考略》第一次用中文介绍苹果落地的故事。1908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介绍了牛顿及其学说。20世纪初,孙中山将牛顿的科学理论作为他的“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的一个思想基础。同时,民国时期在《开明国语读本》中引用了牛顿的相关故事鼓励学生探索未知世界。

——摘编自戴念祖《科学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牛顿力学体系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走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三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简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根本因素。
2018-12-1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六历史试题
3 . .科学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备……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孟德斯鸠研究“法”的精神,其主旨也是希图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规律和法,在包括法文在内的主要西方语言中本来就是同一个词)。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及对法国思想界的影响。

材料二: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2)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3)建国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材料四:2010年1月17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4)结合材料4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2019-06-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度“十校联盟”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文科)

4 . 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以来西方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上产生重大进展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以后中国同西方在科技发展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简析其原因。
2019-03-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近现代英国发展史》

材料二   由内燃机和电动机带动的“电工技术革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蒸汽机带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铁路建设成为这一时期新兴工业化的中心。生产单位规模扩大,技术和投资量增长,使银行和国家在推行现代化方面发挥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世界经济在19世纪后期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维度分析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在19世纪后期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这尤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些哲人使得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都遭受到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材料二   各国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给他们提供了支持和合法性。他们认为与自然界一样,政治活动中的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程度决定了谁将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而在经济生活中,这是一个自由放任经营和粗俗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上、中层阶级生活舒适、心满意足,强烈反对国家为促进更大的社会公平而作任何干预。在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19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列强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须的;还有人则争辩说,按照现实成就判断,各土著民族弱小、低劣,需要优越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哲人”借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和达尔文科学成果被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主要区别。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三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材料一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三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导思想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历史背景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理解材料四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018-10-22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通海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8 . 牛顿说:“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分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这说明牛顿
A.探究自然与上帝关系
B.希望以科学来否定宗教神学
C.尚未脱离神学的束缚
D.验证了自然规律与上帝无关
2019-01-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1678年,牛顿剑桥毕业,按照惯例需接受神职。但是,牛顿公开声明拒绝:“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由此看来,牛顿致力于科学研究旨在
A.批判教会蒙昧主义
B.理性启蒙,推动科学革命
C.揭示自然的奥秘
D.用自然科学证明上帝的存在
10 . 如图是近代自然科学的某项重大成就。该成就

A.可以说明太阳运行的规律
B.解释了钱塘潮形成的原因
C.构成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
D.加深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
2019-03-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