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耗能低、运行成本低、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在处理生活污水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农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不适宜集中处理等特点,开发了一种基于“土地—植物”人工湿地模式,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 流经图1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地床栽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有一定净化污水能力的本地湿地植物,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原理,同时能够避免________,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
(2) 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偶尔出现了几株外来植株,经调查发现该植株根系能够分泌萜类和类固醇等物质,导致周围植被出现退化,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3) 图2统计的生物类群不能称为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调查发现集水区N、P污染物去除不彻底,提出具体改进措施:________
(4) 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从湿地分离纯化蓝藻的探究活动,经过查阅文献确定使用BG11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BG11培养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3种),为容易获得多株蓝藻纯培养物,从________区采样效果最佳,采用________法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在获得纯培养物后继续扩大培养需使用________培养基,并定时取样检测蓝藻生物量。
2021-06-01更新 | 5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 .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
(1)原因:顶芽处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
(2)解除方法:____________
(3)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根据植物顶端优势的原理采用一定措施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如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
2020-09-1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节 植物生长素
3 . 某课题小组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的原因是肝细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CO2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水彻底分解成________,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是否有__________产生来判断丙酮酸是否被分解。
(3)如果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应如何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8-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十七)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4 . 马铃薯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植物细胞工程在马铃薯的脱毒及育种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脱毒马铃薯时,外植体宜选用___________(“茎尖”叶片”),不选另一个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到愈伤组织培养基、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上,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一团___________。在再分化阶段,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参与了细胞分化方向的调节,与生根培养基相比,一般情况下生芽培养基中___________
(3)马铃薯栽培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差,野生马铃薯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但二者存在杂交不亲合性。利用野生马铃薯种,通过细胞工程改进马铃薯栽培种种质的思路是___________
(4)避免微生物污染、优化培养条件可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在植物组织培养时,应从___________等方面制定措施,减少污染(至少答出2点);在培养室中培养时,注意优化培养环境,控制___________等培养条件(至少答出3点)。
20-21高二下·江苏盐城·期中
5 .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处理。PCR扩增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高表达MT 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______________获得目的基因
(2)在PCR反应体系中应加入模板DNA、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缓冲溶液等
(3)在PCR过程中,PCR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设计引物时,引物要设计_________种、设计引物时还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_________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
(5)图中步骤1代表______________,步骤2代表退火,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PCR过程中,经过4次循环得到__________个等长的DNA
(6)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退火温度过高会破______________的碱基配对。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____________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退火温度。
(7)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___________(填序号:①升高退火温度②降低退火温度③重新设计引物)。
2021-11-17更新 | 6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生物高考真题及变式题(3)
6 . 显微镜把人类带入了大自然中另一个奇妙的世界,是窥视微观世界奥秘的眼睛。1959年,荷兰一位叫森的少年与父亲做出了第一个复式显微镜,今天所使用的光学显微镜就是由其发展而来的。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式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细胞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为_____
(2)到18世纪显微镜已有许多改进,应用也较为普遍,开始作为商品生产。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______(填“目镜”、“物镜”或“目镜和物镜”)。若将物镜由10×换成40×,则观察到的细胞的______(填“长度或宽度”、“面积”或“体积”)是原来的4倍;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______(填“多”或“少”),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_(填“亮”或“暗”)。高倍镜下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
(3)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载玻片上有一污物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填“左上方”或“右下方”)移动玻片,去除视野中的污物。如果视野中既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地压动盖玻片,气泡的变化是______(填“会变形、会移动”、“不变形、会移动”或“会变形、不会移动”)
(4)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显微镜的领域已不拘泥于光学领域,各种原理各异,功能卓越的显微镜被发明出来,如: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下列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是生物是___。
A.变形虫B.新冠病毒C.蓝细菌D.大肠杆菌
2022-10-27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1讲 走近细胞(好题过关)-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转基因抗虫棉是人们应用较早的基因重组技术推广项目,目前转基因技术有了新的改进,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转基因过程通常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_,基因工程所用DNA连接酶有两类,其中只能连接黏性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DNA连接酶,启动子的作用是与_______识别和结合,从而驱动基因的转录过程。
(2)图中需要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的过程是______(用标号)。由棉株1获得单倍体苗的途径为:花粉通过诱导首先形成________进而再分化为试管苗。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每个细胞都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若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已导入受体细胞,而要继续确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在分子水平上采用进行________技术检测,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鉴定是进行_______
(4)种植该基因植物时,为避免它所携带的抗虫基因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则应把抗虫基因导入到叶肉细胞的________DNA中
8 . 山西晋祠水稻种植应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发展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共生模式,获得了良好效益。下图表示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稻田中河蟹的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原因是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该生态系统通过____措施,既可维持河蟹数量的相对稳定,又可保护底栖动物等生物的多样性。
(3)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有____(至少答两点)。
9 . 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选项应用措施目的
A种子储藏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抑制细胞呼吸
B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抑制细胞呼吸
C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D包扎伤口透气的“创可贴”为需氧型微生物提供有氧环境
A.AB.BC.CD.D
2024-05-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冲刺卷01-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2)
10 . 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嫁接矮果,用小便反复浸过并晒干的黄泥封住树枝促进生根
②光周期处理,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
③开花传粉遇上连续阴雨天,对作物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A.措施①的原理是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植物生根
B.措施②反映光直接调控植物的生长
C.措施③可以用于连续阴雨天气油菜传粉失败的补救,提高油菜种子的产量
D.措施④中这种“气”是乙烯利,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