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染色体某些区域的重复可产生特定的表型,果蝇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的主要表型效应是使复眼中的小眼数目减少,使复眼成棒状,而不是正常的卵圆形(野生型)。果蝇幼虫的唾液腺细胞细胞核特别大,其中的染色体比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和其他体细胞的染色体还要大几百倍。现将纯合的棒眼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子代出现极少数的重棒眼,检查雄蝇中野生型、棒眼、重棒眼的唾液腺细胞的X染色体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6A区域的重复具有累加作用
B.唾液腺染色体是研究果蝇染色体变异的好材料
C.基因组成为BB+的重棒眼雌蝇在减数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不能配对
D.染色体部分片段重复提供了额外的遗传物质,其有执行新功能的可能
2 . 对某个男性志愿者的精子进行基因检测,得出精子中部分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如下表所示:
基因组成aBdaBdeaBDaBDeAbdAbdeAbDAbDe
比例2211112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和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序不同
B.等位基因A、a和B、b连锁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e基因可能在Y染色体上
D.在该志愿者的某个精子中,基因A、a,B、b,D、d都能检测到,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
3 . 半同卵双胞胎是指由一个卵子和两个精子融合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双生现象或方式。这种双生方式相当罕见,在形成过程中,一个卵子(核基因用M表示,染色体正常)与两个精子(核基因分别用P1,和P2表示,染色体正常)受精,进而发育成一个能够存活的胚胎,然后这个胚胎分裂为双生儿。如图表示“三倍体”受精卵经“特殊分裂”形成“二倍体”细胞,最终形成半同卵双胞胎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精子1和精子2有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B.两个精子可能同时触及卵细胞膜,进而形成三倍体受精卵
C.父方和母方各提供了一半DNA组成半同卵双胞胎的DNA分子
D.一个精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即可得到两两相同的精子
4 . 小鼠有20对染色体,图1表示它的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1)图1中AB段和CD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
(2)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细胞内最多有_____个四分体。请在图2中从F点开始,到G点结束,用实线画出该细胞形成成熟精子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像_____。(注意纵轴要标注染色体的具体数量,横轴用下列序号标注各分裂时期)。
分裂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序号

(3)科学家在小鼠体细胞中发现一种物质P,只聚集在细胞核中,在分裂前期会转移到纺锤体上。如果细胞缺少物质P,纺锤体组装异常,细胞分裂将不能进行。在小鼠卵母细胞中,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物质P,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纺锤体蛋白,如图所示。

①与体细胞相比,物质P还会在卵母细胞的_____上富集,科学家猜测这可能与减数分裂I中期(中期I)纺锤体向一侧迁移有关,导致_____平面的位置不在细胞中部。
②为了探究①中特殊定位的物质P是否会影响卵母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实验组材料应选用_____的小鼠卵母细胞。
2024-05-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拟南芥(2n=10)是一种模式生物,常用于多种实验研究。现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判断临时装片中的拟南芥叶肉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将储藏的拟南芥种子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可促进萌发。为了检测拟南芥萌发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应在不同阶段拟南芥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3)在观察拟南芥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常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如下图所示。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乙图中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丁图的每一个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

2024-05-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褐家鼠的红眼和黑眼受等位基因M/m控制,有眼和无眼受等位基因N/n控制。科研人员利用纯种褐家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亲本组合F1F2
甲组无眼雌×红眼雄红眼雌、黑眼雄红眼雌、无眼雌、红眼雄、黑眼雄
乙组红眼雌×无眼雄红眼雌、红眼雄红眼雌、红眼雄、无眼雄
注:F1雌雄交配获得F2
(1)根据实验结果红眼对黑眼为_______性。
(2)控制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填“常”、“X”、“Y”或“X和Y”)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某同学重复甲组实验,发现F2出现比例相同的黑眼雌和无眼雄,原因是____(不考虑突变)。
(3)根据上述推测,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甲组F2理论上表型及比例是______。科学家研究发现,甲组F2表型及比例是红眼雌:无眼雌:红眼雄:黑眼雄=2:1:2:1;为解释这种现象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F1某亲本产生的某种类型的配子存活力低;假说二:F2中某基因纯合个体存活率低。若想要探究两个假说的真伪,在上述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统计_______(填“甲组”、“乙组”或“甲组或乙组”)F1性状分离比。
(4)若假说一正确,乙组F2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
7 . 转座子(TEs)是一类可以移动的DNA序列。其中有一种逆转座子,以DNA为模板先转录出RNA,再逆转录成为DNA并随机插入到基因组的新位点。目前发现TEs激活可导致减数分裂关键基因的功能改变,进而导致雄性不育的发生。
(1)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_________次,细胞连续分裂_________次,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_________时期。
(2)研究人员在小鼠精原细胞中特异性敲除U基因,对精母细胞染色体进行荧光染色,结果如图1,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和双线期依次为减数分裂I前期的4个亚期。结果表明,U 基因控制减数分裂进程,U基因敲除会使精母细胞停滞在_________期(填具体的亚期),该时期四分体中的_________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片段。

(3)为研究U基因是否能抑制逆转座子,研究人员检测了一种逆转座子Line l转录的_________含量,结果显示U基因敲除小鼠Line l在粗线期被异常激活。进一步对粗线期Line l进行DNA甲基化检测(甲基化位点用黑色圆圈表示,未甲基化位点用白色圆圈表示),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U蛋白在粗线期____________。U基因对逆转座子的调控是通过________(“改变”或“不改变”)碱基序列实现的。
2024-05-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8 . 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马凡综合征(MFS)临床表现为身材高大、二尖瓣反流、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3)基因突变引起的软骨发育不全(HCH)临床表现为软骨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等。研究发现MFS和HCH的遗传方式相同。现发现MFS和HCH罕见共病的家系,系谱图如图。

(1)MFS和HCH的致病基因均在_____(编号选填:① 常 /② X / ③Y )染色体上。
(2)进一步研究发现先证者的致病基因仅来自其母亲,由此推测Ⅲ-6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BN1基因用A、a表示,FGFR3基因用B、b表示),若Ⅲ-6再生育一个后代,该后代至少患一种疾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3)对该家系中先证者母亲的FGFR3基因和正常FGFR3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图所示,由此推测,先证者母亲FGFR3基因发生了碱基______(编号选填:①替换/②插入/③缺失)。

(4)在先证者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某个精子中可能同时检测到_______。(编号选填)
①正常FBN1基因   ②突变FBN1基因   ③正常FGFR3基因   ④突变FGFR3基因
(5)发生突变的FGFR3可能存在于        表面。
A.红细胞B.上皮细胞C.软骨细胞D.神经细胞

(6)先证者及其母亲有心力衰竭症状,而先证者姐姐心血管系统正常,可能的原因有       
A.先证者姐姐的FBN1基因可能再次突变,导致该基因不完全表达
B.先证者姐姐的FBN1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
C.先证者姐姐的FBN1基因未发生突变
D.先证者姐姐的体细胞中其他基因发生突变,影响FBN1的表达

(7)FBN1基因发生致病突变时,使转化生长因子活性改变进而导致长骨生长速率过快,身高较高。请从理论角度分析阐述先证者母亲和姐姐骨骼系统临床表型与先证者身高是否有明显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
9 . 研究表明miR160(一类内源非编码单链小RNA),主要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参与细胞分化、生长和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调控,并在小麦抵抗低温胁迫时具有重要作用。图1为冷害胁迫下miR160和对应靶基因(TaARF11-7A)的表达水平。
为进一步探究miR160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短串联靶标模拟技术(STTM)构建了miR160沉默小麦,其原理见图2,图2中过程④是miRNA的作用机理,过程③是短串联靶标模拟技术(STTM)沉默miRNA的作用机理。

(1)据图1、2分析,miR160对TaARF11-7A基因表达的影响是____(促进/抑制)。
(2)图2中,存在A—U、C—G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__________ 。(请用图2中编号选填)
(3)根据图2的过程③、④、⑤、⑥,阐述科研人员利用短串联靶标模拟技术(STTM)构建miR160沉默小麦的思路。____________
低温胁迫会增加小麦活性氧(ROS)的产生,导致次生氧化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清除ROS,丙二醇(MDA)的含量可反映出细胞内氧化损伤的程度。图3为常温和冷害胁迫下两组小麦存活率、SOD酶活性、MDA含量,其中“*”表示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4)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关于小麦抵抗冷害胁迫的机制说法正确的是
A.冷害胁迫会增加miR160的表达量
B.冷害胁迫后,TaARF11-7A基因发生突变而改变了碱基序列
C.miRNA影响靶基因的表达是通过直接与靶基因mRNA结合所致
D.TaARF11-7A的表达量下降,可能会导致细胞中SOD酶活性上升
E.TaARF11-7A的表达量下降,可能会导致细胞中MDA含量上升
F.miR160基因沉默小麦的耐寒性下降可能与ROS清除能力的下降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部分二倍体野生型小麦经历严冬之后会变异为四倍体小麦,并对四倍体小麦做了抗寒实验,发现其更适应寒冷环境。
(5)以下是二倍体小麦和四倍体小麦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其中为四倍体小麦次级精母细胞的图是
A.B.C.D.

(6)四倍体小麦和二倍体小麦并非是同一物种,原因是它们     
A.基因完全不同B.存在地理隔离
C.存在生殖隔离D.蛋白质完全不同

(7)推测寒冷环境下四倍体小麦更适应寒冷环境的原因是其
A.miR160含量更多
B.SOD酶活性更强
C.MDA含量更多
D.TaARF11-7A基因数更多
10 . 许多生物学实验或现象会出现具有一定比例的数量关系。根据表格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物学实验或现象比例
A孟德尔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后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1:1
B减数分裂Ⅱ中核DNA数与染色体数1:1
C双链DNA分子中(A+C)/(G+T)1:1
D理论上,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儿子中正常与色盲1:1
A.AB.BC.CD.D
2024-04-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