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MNS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系统之后发现的第二种血型系统,该系统受控于4号染色体上的M、N基因和S、s基因,M和N、S和s是两对等位基因。科研人员随机调查了某地122人的MNS血型,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型

MM

MN

NN

SS

Ss

ss

人数(个)

31

76

15

0

9

113

A.考虑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MNS血型有6种基因型
B.基因M、N和S、s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所调查人群中MM基因型频率约为56.6%
D.所调查人群中S基因的频率约为3.7%
2 . 某家族中有甲(A/a)、乙(B/b)两种遗传病,遗传方式未知(不考虑X、Y同源区段),已知1号个体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12号个体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0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2号
C.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
D.11号与12号婚配,若生一个男孩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48
2024-02-05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3 .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幼蚕的体色黑体与淡赤体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皮肤不透明(正常)对皮肤透明(油蚕)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相同的多对淡赤体正常雄蚕和黑体正常雌蚕杂交,F1表现为黑体正常雄蚕:黑体油蚕雄蚕:淡赤体正常雌蚕:淡赤体油蚕雌蚕=1:1:1:1。已知家蚕的某些性状遗传中存在着精子致死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皮肤不透明和皮肤透明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控制体色的A/a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或“Z”)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据亲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推测,含有____________基因的精子致死。请从F1家蚕中选择相应的个体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对该推测进行验证(写出杂交组合的基因型即可):____________
(3)让子一代的家蚕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在F2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F2中黑体油蚕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024-02-0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4 . 某昆虫的眼色受A/a和B/b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一只基因型为AaXBXB的雌性个体与基因型为aaXbY的雄性个体杂交,得到F1,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和b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基因与眼色的关系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F2雄果蝇的表型为_____。若F2中的红眼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则F3中白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
(3)研究人员在F2中发现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纯合红眼个体,若该个体的异常染色体来自父方,其原因可能是_____
(4)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纯合致死(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现有一只被射线辐射处理过的雄性个体,为探究其是否发生该隐性纯合致死突变,设计如下实验。请根据杂交实验,完成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将这只雄个体与正常(野生型)雌个体杂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统计F2中雌雄个体。
实验结果分析:
若子代中_____,则未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若子代中_____,则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
2024-01-2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学业诊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种黑身、灰身果蝇雌雄若干。某研究机构从上述果蝇中选取亲本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基因位于Y染色体和X染色体同源部分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F2中♀灰身:♀黑身:♂灰身:♂黑身=1:1:1:1且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①从实验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显性性状是_________。若基因用B、b表示,F1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②若要进一步验证以上推断,可从F2中选择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则应选择F2中表现型为_________果蝇作为亲本进行实验,若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推断成立。
(2)实验结果发现F2中♀灰身:♀黑身:♂灰身:♂黑身=7:9:7:9,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均不在性染色体上,有人认为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满足自由组合定律,有人提出了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为了确定该性状是由一对还是由两对基因控制,可从♂(填“P”“F1”或“F2”)__________判断,若_________,则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若_________,则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024-01-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
6 . 果蝇的灰体(B)与黑体(b),红褐色眼(A)与鲜红色眼(a),长刚毛(H)与钩状刚毛(h)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三对相对性状。用三对基因均杂合的雌蝇进行了测交实验,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杂交亲本

子代性状及数量

杂合雌蝇×黑体鲜红色眼雄蝇黑体鲜红色眼253、黑体红褐色眼256、灰体鲜红色眼238、灰体红褐色眼253
杂合雌蝇×钩状刚毛鲜红色眼雄蝇钩状刚毛鲜红色眼236、长刚毛鲜红色眼255、钩状刚毛红褐色眼250、长刚毛红褐色眼259
杂合雌蝇×黑体钩状刚毛雄蝇黑体钩状刚毛25、黑体长刚毛484、灰体钩状刚毛461、灰体长刚毛30
A.组别三中亲本杂合雌蝇产生的配子中BH多于Bh
B.控制体色和刚毛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将组别一子代中“黑体红褐色眼”与“灰体鲜红色眼”的个体杂交可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D.将组别二子代中鲜红色眼的果蝇淘汰,让其余果蝇自由交配,F2中钩状刚毛果蝇占比为9/16
7 . 生物体的遗传方式中有一种现象,控制同一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时,其中一对基因掩盖了另一对基因的作用,这种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称为上位作用,起阻碍作用的基因称上位基因,被阻碍的基因称下位基因。其中显性上位是指一对基因中的显性基因掩盖了另一对基因的作用,只有在上位基因不存在时,被掩盖的基因(下位基因)才得以表现,而隐性上位是指一对基因中的隐性基因阻碍了另一对基因的作用。有一种家鼠,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R与r、C与c共同决定,某科研小组在研究基因的上位现象时,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R与r、C与c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计测交实验验证你的这一判断(简述操作方法及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该基因上位作用的类型及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择另外一个亲本杂交组合,使其F2与图中的表型及比例相同:____________(写出基因型和表型),该新杂交实验中,F2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杂合淡黄色家鼠和杂合白色家鼠杂交,理论上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
2024-01-17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优生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8 . 家蚕的茧色白色与黄色受到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I/i、Y/y控制,Y基因表达产物参与色素的合成,I基因抑制Y基因的表达,i与y基因均无该功能。野生型家蚕的茧色为白色,某种黄茧突变体的产生与Y基因的表达量异常有关。研究人员比较了纯合野生型家蚕与纯合突变体家蚕的Y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诱导突变体的Y基因突变,培育的后代结白茧
B.纯合白茧家蚕的基因型为IIYY、Iiyy和iiyy
C.上述野生型家蚕与突变体家蚕杂交,子一代均结白茧
D.提高野生型家蚕Y基因的表达量可能获得结黄茧表型
2024-01-1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番茄(自花受粉植物)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Y(黄色)对y(透明)为显性;果肉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R(红色)对r(黄色)为显性,基因T(非橙色)对t(橙色)为显性。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相互作用使番茄果肉呈现各种各样的颜色,主要表现为深红色、红色、粉红色和黄色,相关的表型、基因型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表型

深红色

红色

粉红色

黄色

基因型

R_tt

R_T_

rrtt

rrT_


(1)将纯合的果肉深红色番茄与纯合的果肉黄色番茄进行杂交,F1的表型为______,F1自交,若F2出现果肉粉红色番茄,且该表型植株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_,则说明控制果肉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已知控制果皮和果肉颜色的三对基因均独立遗传,黄皮红色果肉纯合番茄植株与透明粉红色果肉番茄植株杂交得到F1。为了获得更多的黄皮黄色果肉番茄植株,可将F1自交或让F1与亲本杂交,你选择的最简便的育种方案及理由是______
(3)某些番茄品种具有抗灰叶斑病基因Sm、抗黄化曲叶病基因Ty。Sm基因被限制酶切割获得122 bp(碱基对)的序列,其等位基因经酶切获得140 bp的序列;Ty 基因被另一种限制酶酶切获得600 bp的序列,其等位基因经酶切获得400 bp 的序列,经电泳用于抗病基因鉴定。甲品系番茄抗灰叶斑病,乙品系的番茄抗黄化曲叶病。育种人员将甲和乙进行杂交,所得F1自交得到F2,在F2中,检测R1~R8。植株的相关基因,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R2、R5和R8均具有抗灰叶斑病性状,R1和R5的表型为易感黄化曲叶病。抗灰叶斑病性状属于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抗黄化曲叶病性状属于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②R1~R5中,纯合的抗病植株是___,从中选择植株____________进行种植后,通过_________获得大量该种植株,以期获得抗灰叶斑病和抗黄化曲叶病的品种。
10 . 某动物的毛色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D_E_F_)表现为褐色。育种专家筛选得到三个隐性突变体,突变体甲(ddEEFF)呈白色,突变体乙(基因型未知)也呈白色,突变体丙(DDEEff)呈灰色,利用上述三种突变体进行杂交实验,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实验

杂交组合

F₁ 表型

F₂表型及数量

1

乙×丙

褐色

褐色(271) 灰色(89) 白色(121)

2

甲×丙

褐色

褐色(241) 灰色(119) 白色(120)

(1)由实验1可判断F₁中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_______________种,若用实验1的F₁进行测交实验,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实验2杂交所得F₁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基因F、f的位置已标出,在图中标出F₁中基因D/d可能的位置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确定D/d基因和E/e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