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个体的翅形、眼色分别为直翅和红眼,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获得了紫红眼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昆虫。为研究该昆虫翅形和眼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利用紫红眼突变体、卷翅突变体与野生型昆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组合PF1F2
紫红眼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紫红眼紫红眼
紫红眼突变体×野生型红眼红眼:紫红眼=3:1
卷翅突变体×卷翅突变体卷翅:直翅=2:1卷翅:直翅=1:1
(注:表中F1为一对亲本的杂交后代,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
(1)红眼基因突变为紫红眼基因属于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要研究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对杂交组合______的各代昆虫进行性别鉴定。鉴定后,若该杂交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可判定紫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杂交组合丙的F1表型比例为2:1,其原因是______;杂交组合丙的F2中的个体随机交配所得的F3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3)研究人员从野生型(灰体红眼)中诱变获得隐性纯合的黑体突变体,已知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灰体/黑体和红眼/紫红眼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从黑体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和野生型3种纯合品系昆虫中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灰体/黑体基因与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思路:从以上三种品系中选出____________(填写表型)杂交获得F1,F1随机交配得F2,观察记录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和结论:若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黑体紫红眼=______,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______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 . GAL4基因的表达产物能识别启动子中的UAS序列,从而驱动UAS序列下游基因的表达。野生型雌、雄果蝇均为无色翅,且基因组中无GAL4基因和含UAS序列的启动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在雄果蝇的一条Ⅲ号染色体上插入GAL4基因,雌果蝇的某一条染色体上插入含有UAS序列的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科研小组利用杂交实验对雌果蝇中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进行判断:将上述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1,让F1中绿色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由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位置不同将导致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出现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F1的性状分离比,无法确定亲本雌果蝇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插入位置
B.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III号染色体上,则F2中绿色荧光翅∶无色翅=1∶1
C.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II号染色体上,则F2中无色翅雌性个体的比例为7/16
D.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X染色体上,则F2中无色翅个体的基因型共有6种
2023-09-24更新 | 5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二倍体圆叶风铃草花冠呈蓝色,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研究人员发现三个纯种白花隐性突变品系,其突变基因及基因型如下表。为确定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其他突变和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突变品系

突变基因

基因型

W 1

W 1 W 1/++/++

W 2

++/ W 2 W 2/++

W 3

++/++/ W 3 W 3


(1)圆叶风铃草花冠细胞中蓝色色素存在于____________(细胞器)中。
(2)杂交实验说明:“W1、W2的位置关系和WI、W3的位置关系应分别是位于 上”,其位置关系中,下列对应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两对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③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   ④一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
(3)若将突变品系乙、丙杂交,Fl的表型为____,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4)杂交一、二中的F1相互杂交,后代出现白花的概率是____。杂交—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自花传粉,子代开白花的概率为____
(5)另有一白色突变品系丁,由隐性基因W4决定,甲和丁杂交,F1全为白色,F1自交后代均为白色,可推测WI和W4的位置关系是位于染色体______(“同一” “不同”)位点。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性。
2023-09-08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番茄花的雄蕊花药合生,包裹住雌蕊,如图1;雌蕊的柱头有3种类型:柱头外露(柱头高出雄蕊花药)、柱头齐平(柱头与雄蕊花药等高)、柱头内陷(柱头矮于雄蕊花药),如图2,野生番茄一般为柱头外露型,在种植驯化为栽培番茄时,逐步往柱头内陷型演化。
   
(1)为研究番茄柱头发育的遗传基础,研究人员利用柱头齐平的番茄品系(TS-278)、柱头内陷的番茄品系(TS-9)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认一个与柱头发育相关的基因(SE3.1),比较TS-278与TS-9的SE3.1基因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差异如图3所示。(起始密码:AUG,终止密码:UAA、UGA、UAG)
   
①据图3推测,柱头内陷类型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基因SE3.1发生碱基C替换成T,使____________,导致蛋白产物功能丧失,影响柱头发育,使栽培番茄柱头内陷于花药内部。
②为验证SE3.1基因对番茄柱头发育的控制功能,科研人员将____________(填“SE3.1c”或“SE3.1T”)基因导入TS-9的组织细胞中,培育出相应的转基因番茄植株,分别检测非转基因植株和转基因番茄植株AL/PL值,结果如图4,则属于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有____________
   
(2)已有研究表明,Style2.1基因也参与影响番茄柱头发育。为了探究SE3.1基因与Style2.1基因在番茄柱头发育过程中作用特点,研究人员以柱头外露的番茄品系TS-19(具有SE3.1c基因与功能正常的Style2.1基因>为实验材料,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分别创建SE3.1基因功能缺陷的单突变株、Style2.1基因功能缺陷的单突变株、SE3.1基因和Style2.1基因功能皆缺陷的双突变株,分别检测TS-19植株及各突变株的AL/PL值,结果如图5。
   
①综上实验结果,完善野生番茄柱头外露演化为栽培番茄柱头内陷的过程模型。(写出演变过程相关基因的变化)
   
i____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于上述模型推测,野生番茄被驯化为栽培番茄,其授粉方式由________授粉转化为________授粉,从而有助于结出更多、更大的番茄,提升产量。番茄产量提升的可能原因是番茄授粉方式转变后提高了________
(3)为探究SE3.1基因与Style2.1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请以TS-9、TS-19、TS-278为材料,设计遗传实验方案,并预期支持其独立遗传的结果________
5 . 图1表示图2中甲种病遗传病I1、I2和II3的相关基因电泳图谱,图2表示某家族中两种遗传病的患病情况,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不是显性遗传病
B.II2与II3甲病相关基因型一致的概率为100%
C.若III3与III4生的女儿IV5为乙病患者,则其同时不患甲病的概率为8/33
D.若III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IV3染色体组成为XXY,则III3在减数分裂II后期出错
6 . 果皮颜色是甜瓜重要的品质性状,常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在发育早期甜瓜果皮均为绿色,随着果实的发育,有些始终为绿色,有些则逐渐变为黄色或白色。研究者利用不同皮色的甜瓜植株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

绿皮×黄皮

子代(F1)发育早期为绿皮

实验二

实验一的F1自交

F2:绿皮270株、白皮61株、黄皮22株

实验三

实验一的F1与黄皮杂交

F2:绿皮42株、白皮15株、黄皮21株

(1)若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仅由实验一的结果____________确定黄皮隐性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F1属于____________(选填“纯合子”或“杂合子”),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中F2三种果皮颜色比例,推断甜瓜皮色遗传遵循____________规律,且____________基因会抑制____________基因的表达,实验三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推测。实验二的F2中白皮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若将实验三所有F2绿皮进行测交,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甜瓜果皮白色形成的相关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为定位绿皮基因,研究者将多株绿皮、白皮和黄皮甜瓜分别建立混合基因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最终结果见下图。据此判断与果皮绿色相关的基因应位于4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

   

注:△SNP-index值超过0.5说明区间可能包含控制甜瓜果皮颜色的基因
2023-06-29更新 | 4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通过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可大幅降低杂交水稻的培育难度,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两个光周期依赖的雄性不育突变株,对其进行研究。
(1)A基因编码水稻花药正常发育必要的转录因子,A基因突变体(aa)表现为短日照条件下完全雄性不育,长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AA和Aa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育性正常。这体现出生物性状由_____共同控制,A与a基因的根本差别是_______
(2)B基因编码水稻花药正常发育必要的另一种转录因子,纯合的B基因突变体(bb)在长日照条件下雄性半不育(花粉只有50%可育),短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BB和Bb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育性正常。对B和b基因的测序结果如图1
   
据图1分析,B基因突变体(bb)长日照条件下雄性半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探索A、B基因在花粉育性中的作用,科研人员构建了双隐性突变体(aabb),检测野生型和双隐性突变体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育性,结果如图2结果显示,双隐性突变体的表型是____________,这说明在花粉发育中, A、B基因的作用关系为___________
   
(4)育种工作中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杂交,F1自交,得到F2则短日照条件下F2基因型、表型对应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若F2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不可以证明这两对基因能独立遗传。
(5)科研人员构建了A、B基因的启动子相互交换的重组表达载体(如图3),在短日照条件下得到图4所示结果。
   
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023-06-24更新 | 4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高考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8 . 7S球蛋白是大豆最主要的过敏原蛋白,三种大豆脂氧酶Lox-1,2,3是大豆产生腥臭味的原因。大豆食品深加工过程中需要去除7S球蛋白和三种脂氧酶。科研人员为获得7S球蛋白与三种脂氧酶同时缺失的大豆新品种,将7S球蛋白缺失的大豆植株与脂氧酶完全缺失的植株杂交,获得F1种子。F1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对F1种子和F2种子的7S球蛋白和脂氧酶进行蛋白质电泳检测,不同表现型的电泳条带示意如下图。
   
注:图中黑色条带为抗原一抗体杂交带,表示相应蛋白质的存在。M泳道条带为相应标准蛋白所在位置,F1种子泳道的条带待填写。
根据电泳检测的结果,对F2种子表现型进行分类统计如下表。
F2种子表现型粒数
7S球蛋白野生型124
7S球蛋白缺失型377
脂氧酶Lox-1,2,3野生型282
94
94
Lox-1,2,3全缺失型31
回答下列问题:
(1)7S球蛋白缺失型属于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表中①②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脂氧酶 Lox—1,2,3分别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在脂氧酶是否缺失的性状上,F2种子表现型只有四种,原因是_____
(3)在答题卡对应的图中画出F1种子表现型的电泳条带_____
(4)已知Lox基因和7S球蛋白基因独立遗传。图中第_____泳道的种子表现型为7S球蛋白与三种脂氧酶同时缺失型,这些种子在F2中的比例是_____。利用这些种子选择并获得稳定遗传种子的方法是_____
(5)为提高大豆品质,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提出一个消除野生型大豆7S球蛋白过敏原的设想。_____
9 .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性状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科研团队诱变处理纯合红花植株,经培育筛选得到三株隐性突变体,突变体甲(aaBBCC)呈白色,突变体乙(基因型未知)也呈白色,突变体丙(AABBcc)呈粉红色,将上述三种突变体进行杂交实验,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
乙×丙红色红色:粉红色:白色=9:3:4
甲×丙红色红色:粉红色:白色=2:1:1
(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F1中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____________种,若用实验①的F1进行测交实验,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2)如图为实验②杂交所得F1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基因C、c的位置已标出,在图中标出F1中基因A/a可能的位置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确定A/a基因和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023-06-16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2022届云南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理综生物试题
10 . 家蚕的体色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黄茧(B)对白茧(b)为显性,抗药(D)对不抗药(d)为显性。生产上,由于雄蚕出丝率高,因此选择性地调控家蚕性别比例有助于提高蚕丝产量。已知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斑纹相关基因(A/a)只位于Z染色体上,其他基因位置未知。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得F1,F1雌雄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F1F2
组合一正交♀黄茧抗药×♂白茧不抗药黄茧抗药黄茧抗药∶白茧不抗药=3∶1
反交♀白茧不抗药×♂黄茧抗药黄茧抗药黄茧抗药∶白茧不抗药=3∶1
组合二正交♀黄茧有斑纹×♂白茧无斑纹黄茧有斑纹
黄茧无斑纹
_____
反交♀白茧无斑纹×♂黄茧有斑纹黄茧有斑纹黄茧有斑纹∶黄茧无斑纹∶白茧有斑纹∶白茧无斑纹=9∶3∶3∶1
(1)组合一中,控制家蚕茧色、抗药性的基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黄茧抗药家蚕中的杂合子占_____。上述杂交实验的F1中,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类型及位置关系为_____
(2)组合二中,正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不考虑雌雄)。正交所得F2中黄茧类型雌雄蚕交配,后代中白茧有斑纹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3)蚕种生产上,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可通过特定性状标记性别以便在幼蚕时即可选择出雄蚕进行培养,请写出你的筛选方案:_____
(4)有研究者提出利用致死基因构建“平衡致死系”家蚕,该品系的雄家蚕与正常的雌家蚕杂交,后代只有雄蚕存活,达到筛选雄蚕的目的。为此研究者先用60Co-射线处理亲本雌性有斑纹家蚕,诱发突变,再将其与无斑纹雄性家蚕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蚕交配得到F2
①如果没有诱发隐性致死突变,则F2性状分离比为雌性有斑纹蚕∶雄性有斑纹蚕∶雌性无斑纹蚕∶雄性无斑纹蚕=1∶1∶1∶1如果诱发相关致死突变,则F2中观察不到_____个体。利用该方法获得Z染色体上隐性致死突变体甲、乙、丙(携带的致死基因分别用m1、m2、m3表示)。
②在研究中研究者利用某家蚕雌性个体(CIOS),其Z染色体正常,但部分正常Z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让CIOS与突变体甲、乙、丙雄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组合子代雌蚕总数/只子代雄蚕总数/只
CIOS×甲88176
CIOS×乙107217
CIOS×丙199201
分析杂交结果可知,致死基因_____的等位基因分布于易位片段。③隐性致死基因m2和m3一定是非等位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