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16 道试题
1 . 鸽子(ZW型性别决定)的眼色与虹膜中色素的产生和分布有关,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控制色素的分布,当色素不能分布到虹膜上而使虹膜表现出其内血管的颜色;B、b基因与褐色素的是否产生有关。为了探究两对基因的遗传方式选育两个纯合红眼品系甲和乙做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基因不位于W染色体上且无突变和致死发生。

(1)根据杂交一结果可以判断,色素分布在虹膜上和产生褐色色素分别由基因____________控制形成,
(2)根据F2能判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①A、a位于常染色体,B、b位于性染色体;②B、b位于常染色体,A、a位于性染色体;③A、a和B、b位于性染色体;④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⑤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杂交组合一中的F2褐色眼雄性个体中杂合体占____________,杂交组合一F2中的褐眼雄与杂交组合二F2中的褐眼雌杂交,后代出现褐眼鸽的概率_____________
(4)(假设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杂合的褐眼雌鸽,为确保其子代仅通过眼色就可以判断雌雄,请写出实验思路以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邢台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 . 斑马鱼的A基因控制体色色素的合成,成体阶段出现体色;含a基因的斑马鱼在胚胎和成体阶段均无体色。B基因控制眼球色素的正常沉积,含b基因的斑马鱼色素沉淀明显异常,整个眼球都为黑色。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1)由实验结果可知,斑马鱼体色和眼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F2中幼体表型为透明且眼球色素正常的斑马鱼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F2有体色且眼球黑色的成体中性状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有些突变体不易在幼体时观察到表型,常借助于荧光蛋白技术进行筛选所需要的基因型。斑马鱼的酶H由第17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编码。基因型为hh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的第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研究人员用M和N两种斑马鱼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亲本组合

子代胚胎的表型及数目

M(胚胎期绿色荧光)×N(胚胎期无荧光)

绿色荧光

红色荧光

无荧光

203

100

102

 ①依据实验结果,画出亲代M控制胚胎期荧光情况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图:________。(注:横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②多次重复上述杂交实验,发现少数实验的个别子代胚胎能同时发出红色和绿色荧光,结合所学遗传学知识,解释这些胚胎出现上述性状的最可能原因:________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3 . 已知蔷薇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为红色基因,B为红色淡化基因。蔷薇的花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基因型aa_ _或_ _BBA_BbA_bb
表型白色粉红色红色
现取3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红色纯合品种丁杂交,所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乙的基因型为______;用甲、乙、丙3个品种中的______两个品种杂交可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
(2)实验二的F2中白色︰粉红色︰红色=______。其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从实验二的F2中选取一粒开红色花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蔷薇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观察其花的颜色。
实验结果: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鹌鹑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鹌鹑有栗色(野生型)、黑色、不完全黑色、和白色等多种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H/h)控制,其中b基因使细胞不能合成色素,H基因控制合成黑色素。为研究鹌鹑羽色的遗传规律(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科研人员利用纯系鹌鹑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多对栗羽与黑羽进行正反交,产生的F1均为不完全黑羽;F1个体相互交配,F2雌雄个体中的表型及比例均为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
实验二:多对雄黑羽与雌白羽杂交,产生的F1均为不完全黑羽;F1个体相互交配,F2中雄性个体表型及为例为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雌性个体的为羽:不完全黑羽:黑羽:白羽=1:2:1:4。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若F2中的栗羽与不完全黑羽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2)可推测控制色素合成的Bb基因位于_____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实验二中,F1不完全黑羽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F2中栗羽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白羽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
(4)生产实践中若需根据羽色区分子代性别,常选择黑羽雌鹌鹑与______进行杂交,子代性别的区分方式为_______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酒的消费量增加,解酒药物的需求随之增加。科学家发现乙醇进入猕猴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
(2)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脸猕猴”与______,并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分析:
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_____
Ⅱ.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_____
Ⅲ.若子代全为“不醉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_____
6 . 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研究发现纯合的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图两种情况。

(1)玉米的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实验1亲本中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若对实验2的F1进行测交,后代的早熟和晚熟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实验2的F2中早熟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从实验2的F2中取一早熟植株M,将早熟植株M与晚熟植株杂交,若后代早熟:晚熟=1:1.则早熟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果蝇的卷翅和直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B/b控制),灰体和黑檀体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E/e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相同基因型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卷翅灰体:卷翅黑檀体:直翅灰体:直翅黑檀体=6:2:3:1。回答下列问题。
(1)灰体和黑檀体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型是___________,子代卷翅:直翅不符合3:1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果蝇的长触角对短触角是显性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F/f控制。现有四种基因型的雌雄果蝇(FFEE,FfEe,FFee,ffee),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等位基因F/f与等位基因E/e的位置关系(不考虑交换)。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8 . 下图为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图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A、a、B表示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及其同事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控制果蝇白眼基因只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如果此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将形成_____个四分体。A/a和B基因遵循基因的_____定律,实质是它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会随着_____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经历一次正常的减数分裂后,该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B、b分别控制果蝇眼睛的红色和白色,将该果蝇与白眼果蝇交配,仅考虑这一对相对性状,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后代的表型和基因型: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9 . 已知果蝇卷翅和正常翅由Ⅱ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卷翅对正常翅为显性且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红眼和紫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根据下列杂交实验回答问题:

(1)红眼与紫眼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由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
(3)从F1中选取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
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果蝇正常翅对残翅为显性。残翅果蝇相互交配后,将孵化出的幼虫置于25℃的环境中培养,得到的果蝇全为残翅;而将幼虫置于31℃的环境中培养,得到正常翅的果蝇(M果蝇)。若将31℃环境中培养的M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后代在25℃下培养仍为残翅。从基因、酶和环境关系的角度,对高温下培养的残翅果蝇幼虫得到正常翅的M果蝇成虫的原因进行解释_______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生物试题
10 . 家蚕(2n=56)是全变态昆虫,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蚕的幼虫以桑叶为食,吐丝结茧,创造了享誉世界的丝绸。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某些味觉突变型(味盲型)家蚕也可以吃一些苹果和梨,这给去桑叶化养蚕提供了参考。若家蚕野生型和味盲型由A、a基因控制,蚕卵颜色的紫灰和白色由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现欲探究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规律,将一只野生型白卵雄蚕和一只味盲型紫灰卵雌蚕进行杂交,F1全为野生型紫灰卵,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
(1)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上述杂交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味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
(2)若将F1中的野生型紫灰卵雌雄蚕进行相互交配,F2雌蚕中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紫灰卵∶野生型白卵∶味盲型紫灰卵∶味盲型白卵=3∶1∶3∶1,则F1中雌雄蚕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F2中雄蚕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F1中的野生型紫灰卵雌雄蚕进行相互交配,F2雌雄蚕表型及比例均为野生型紫灰卵∶野生型白卵∶味盲型紫灰卵=2∶1∶1,则说明控制卵色的基因和控制味觉的基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F2中出现了少量味盲型白卵雌蚕,最有可能是生殖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