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短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写文学短评,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奇特瑰丽的想象,杜甫《登高》中深沉凝重的家国之情,都可以加以评论。

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失之浮泛。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譬如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比如要想评论陶渊明《归园田居》“善用白描”,就可以从景物的选择、近景远景的勾勒等方面找出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讲清楚作者是怎么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

1.结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给“文学短评”下定义。
2.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形式,结合诗歌单元所学课文(《短歌行》《念奴娇·赤壁怀古》《琵琶行》《声声慢》《归园田居》等),另举两个例子,要求:形式相同,内容相关。
3.校文学社拟开展“致敬诗词经典,品析秋日佳作”诗评大赛。作为文学社成员,你准备积极投稿,打算撰写《登高》“说愁”的诗歌短评,请列出你的发言要点。
2024-04-0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下列各项中省略号用法与题干所给的句子最接近的是(     

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A.我们全班响亮地朗诵起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老张打开抽屉,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抽屉里竟躺着他多年梦寐以求的那本蓝色日记……
C.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地考试,有的在飞快地书写,有的在专注地阅读,有的在凝神思考……
D.小战士扑到政委身上大喊:“政委,政委……”
2.阅读上面小说节选部分、从艺术手法、人物形象、思相情感等某个角度写一则简要点评。
2024-04-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四中(吴山)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评论。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罗列你对该诗的评论要点。

斯人

昌耀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2024-01-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的诗词水准公认非常之高,苏轼被王国维列为与庄子、陶渊明、杜甫同列的一线诗人。不过今天翻苏轼诗词,精彩的篇章固然________,但似乎写作并不费力,很少给人一种苦心孤诣的感觉。他的诗词始终有一种飘然轻举、高飞万里的畅达感,似乎未经意,又是天然的大手笔。而有些名句,一眼就能看到一种功力。比如李白的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明显能看出作者的较劲,力求达到耸人耳目的效果,创造阅读的陌生感。

苏轼诗词,很少有这种感觉,他似乎没有刻意地发力,刻意制造特殊的阅读体验。比如《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很著名,但要说哪里好,却又抓不到什么亮点。是炼宇还是警句?是境界还是气象?似乎都有些谈不上,但就是这种娓娓道来,却在不知不觉间沁人肺腑,随之流传千古。这就是,一种天才。所谓天才,就是有一种俯视感,不屑于炫技,也不有意________自己的风格,信笔而挥,就是非凡的笔墨。苏轼曾评价自己的书法是吾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其实评价他的诗词也恰当。天才是不需要参照系的,不会表现________的紧迫,就像嘴上说我没复习的学霸,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一交卷却是高不可攀。

     ),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后世评价苏轼的诗词,常见的是以文为诗”“以诗为词。苏轼的创作常常是跨界的,创作在他眼中都是文体不限,诗、文、词是可以混搭的。这种跨界,恰恰是苏轼天才面貌的________:我创造规则,而非被规则所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多如牛毛   展示   迫在眉睫   呈现B.比比皆是   标榜   亦步亦趋   流露
C.多如牛毛   标榜   亦步亦趋   呈现D.比比皆是   展示   迫在眉睫   流露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态度
B.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态度是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
C.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态度,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是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
D.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态度,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
3.文中说苏轼“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这在《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有所体现,请选择其中一篇中的相关内容写一则文学短评,分析苏轼“透彻了悟”的哲思。字数150-200字。
2023-12-3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躬耕于东坡的苏轼,随着时光流逝,心境渐趋从容淡定,坦然接受了往后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布衣人生。在黄州期间,他遍访名胜地,纵情山水间,将胸中的豪迈奔放诠释淋漓尽致。携友人泛舟江湖,饮酒赋诗、行文作画,品味心仪佳肴,结交村夫雅士。

谪居黄州四年间,对于黄州这个曾让他反躬自省、重拾自信、化茧成蝶的蜕变之地,他始终怀有深厚感情。苏轼已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俨然是把它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既没有随遇而安,也没有自甘堕落,而是敢于积极应对、学会豁达超脱,真正做到与命运和自己达成和解,变逆境为历练,视困苦为磨砺,活出了不同凡响的人生。


在“人文黄冈——十大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苏轼高居榜首,请你根据文段内容,为其写一则人物短评。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2023-12-3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11 应用文体 对点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6 . 下面文段对“冬雨”的描摹很有特点,请从修辞的角度写一段文学短评。要求:叙议结合,表述清楚,120字左右。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地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2023-12-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11 应用文体 对点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王效英

我见到你是在招待所里采访时。你敲门进来,坐在沙发上。你已50岁,皮肤黧黑,手背上青筋突起,脸上也已爬上皱纹。我脑际本装着你传闻中的英姿,你动人的歌声,爽朗的笑语。我心里一顿,没有想到你会是这个样子。你对我笑笑,坐在沙发上,等我先问话。窗外绿柳红花。

你开始叙述往事,双眸中又闪出青春的火花。1950年,你随军进疆时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在这夏日沙子能烤熟大饼的西北,绿荫比金子还宝贵。你心里萌生起一个念头,学林业去,要让绿色染满戈壁。

毕业后你来到石河子,这一片黄沙之野,正是涂抹绿色的最广阔天地。报到的第一天,这里还没有房子,晚上你就睡在工棚厨房的大锅台上。白天你扛着标杆去测量,去规划。冬天,没膝的深雪将鞋子、裤脚冻成一个冰壳;春天,风沙开始在你秀气的脸上冲磨皱纹;夏天,烈日开始将你嫩白的皮肤晒红、晒黑。你这位水乡姑娘,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当地没有合适的绿化树种,你横跨半个中国,到东北深山里去寻找。白天打树籽,晚上在招待所里搓籽皮。树籽还湿,你带在火车上,走一站,风干一点,搓一点,两只手搓红了,搓肿了。籽皮、荚壳从列车窗口飘出,一路撒去。有这样的出差者吗?啊,难怪你有这双青筋暴突的手。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生命需要人去培育。现在这个戈壁新城已拥有200多种树种、154万株树,城外还有30公里长的林带,生命之绿已战胜了荒漠的死寂。你挺立在戈壁滩上,将青春的信息,融进雨,抛向风,化作了一座绿城。窗外柳丝织帘、白杨遮阴。

你在沙发上坐着,明眸中闪着火花,浑身披满风尘,好一座坚毅的塑像。


请从“语言表达”“新闻价值”的角度,为该人物通讯写一则短评。要求不超过80个字。
2023-12-3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11 应用文体 对点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做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请从“阳光”“责任”两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则短评,字数不超过70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主选择第三单元的一篇诗词,从作品的语言、内容、情感、写法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自己的理解思考,写一则100字的文学短评。
2023-12-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请从以上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100字的文学短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