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②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论语·宪问》)

③子曰:“邦有道,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宪问》)

④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1】原宪。宪摄【2】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3】。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1】过谢:探望。【2】摄:整理。【3】病:困窘。

(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邦不入
言危行
(2)上述①-③则材料中,孔子认为在“邦无道”时应该怎样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你对材料④中原宪“甘贫”的做法是否认同,请结合上述几则材料或《论语》相关内容简要回答。
2 . 阅读《乡土中国》中的两段话,回答问题。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定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出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的话。

语段中,国人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这样的乡土社会有什么特点?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③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李充的解读是爱之不能不劳心,苏轼的解读是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

(1)分别说明李、苏两种解读对①中“劳”的词义的理解。
(2)在李、苏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3)下面材料中,触龙的观点与李、苏哪种解读相符?请加以解说。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1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左师触龙说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取材于《战国策》)

注释:[1]长安君:赵太后幼子。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楼梦》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黛玉叹道:“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心里藏奸。从前日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像前日的话来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好……可知我竟自误了。”

……

黛玉道:“如何比我?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1)下列选项的画线人物哪一个是选文中黛玉说的“你”? (     
A.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B.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C.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D.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2)请从林黛玉和“你”中任选一位,根据选文情节,分析其性格特点。
5 . 在《祝福》中,祥林嫂是一个不被鲁镇接纳的“异乡人”。请结合《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概念,分析鲁镇人对祥林嫂冷漠的原因。要求:150字左右。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果林黛玉穿越到现代,最适合的职业是什么,在一项调查中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语文教师,你觉得她能胜任语文教师工作吗?请结合林黛玉的人物形象阐述理由。要求:150字左右。
7 . 建立法治中国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提倡礼治和无讼,请你根据《乡土中国》的相关内容提出两条理由。
8 .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红楼梦》举为“人情小说”的代表作,他说:“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世)故,则摆脱旧套,与先在之人情小说甚不同”。这种“摆脱”既表现在思想意趣上,也表现在艺术表达上。此前的人情小说多为才子佳人。阅读过《红楼梦》的你被小说中的哪些“人情”所打动?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打动你的原因。
9 .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整个一个大观园的故事”。为此,《红楼梦》研究小组以“天上人间诸景备——大观园”作为专题进行探究。请你根据原著内容,在①一⑤处分别填写一个典型情节(每处不超过10个字),在⑥处填写结论,帮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题目天上人间诸景备——大观园
研究目的探究作者设置大观园的匠心

研究内容
1.兴建原因:__________
2.建筑影射:例如,贾政、宝玉一行来到大观园正殿的玉石牌坊,众人皆道此处应书“蓬莱仙境”,宝玉心中忽有所动,觉得此处似曾相识。这是因为_______

贾宝玉和众女儿们搬入了大观园,他们的诗意生活体现在:
1.真情:______________          2.雅趣:______
3.烂漫:湘云醉眠芍药裀            4.自由:宝玉生日,群芳夜宴

1.衰败先兆:管理松弛、偷盗案频发、仆人之间矛盾重重……
2.直接原因:痴丫头在大观园拾到了绣春囊,王夫人听信了王善保家的谗言,_____
3.后果影响:晴雯、司棋被赶出了大观园,含恨而终;芳官等人出家……
研究结论____________
10 . 钱锺书说:“《红楼梦》是一部心灵全景图,它以深情浓情、微妙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真实。”请你从“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真实”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分析。要求:(1)观点明确,言之有据;(2)不超过1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