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准确、鲜明、生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分析下列句子中是否潜藏着逻辑错误。

某报纸曾登载短文,题为《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文中说的是:尼泊尔60%以上的男人抽烟,30%以上的女人抽烟,因此,尼泊尔是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2 . 以“读书人是幸福的人”为题,编写纵向展开议论的提纲。
2023-08-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3 . 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段100字以上的短文。
2023-08-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 劝学 师说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4 . 三段论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推理。
例如:大前提:凡绿色植物都含有叶绿素。
小前提:菠菜是绿色植物。
   论:菠菜含有叶绿素。
请参照以上示例,根据语段内容,补写下面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所以《荷花淀》是一篇好小说。
2023-08-12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立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虽然难以证明,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映,这就是“逻辑规律”。下面四个选项中,不违反逻辑规律的一项是(     
A.在这个事件中,被告伤人,既非故意,又非过失,可给予训诫处分。
B.李萌的妈妈说,女儿上大学以后,从未写过信,只给家里回过一封信。
C.只有获得一等奖,才能参加决赛,他参加决赛了,所以他已经获得了一等奖。
D.我爸爸读书时成绩也不好,基因条件太差,所以我成绩差,不能怪我。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6 . 某“教育·读书”论坛以“最感动我的人物”为话题向网友征集人物点评。请你仿照示例,从林觉民、魏征、王安石、马克思中选择一个令你感动的人物,写一句点评的话。要求:句式工整,可不拘泥于示例的句式。
(示例)人物:钟扬
点评:种子达人跋涉高原,“接盘”导师关爱学生。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常言说“”,是说写文章体现人的修养,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能自欺欺人。“修辞立其诚”,从写作要求看,是指语言表达既要有文采,更应当求“真”,说真话,抒真情。有真诚的态度和情感,文章的技巧文采才有价值。

作文是富有灵性的思维活动,最能体现人的情感与个性。人们热爱经典作品,不仅希望获得启示,也希望通过阅读发现并孕育美好情感,从而成为健全的人。李密《陈情表》陈说的窘迫境况,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对亲情、爱情的记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无不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人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当然,抒发真情,说真话,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不同情境下,,有时需要含蓄委婉。“说真话,抒真情”,主要讲的是情感和态度,至于文学意义上的合理虚构,体现的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也是一种真实,和胡编滥造绝非一回事。

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的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鲁迅先生在《什么是“讽刺”》一文中说到:“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请你结合以上语段中的观点,以读过的文学作品为例,谈谈对鲁迅先生这句话的理解。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娘子军纪念馆徜徉,我心疼于陶凤娇们二十多年肩挑手提超乎常人的辛苦。每年七月到九月,是她们最为忙碌的时候。她们必须在早上四五点钟开始起床,戴上斗笠,蒙着面纱,挑着四十棵每棵三斤多重营养袋的树苗共一百三十斤左右的担子,再带上十多斤的淡水和白天的口粮走向沙地。

她们的仇敌是沙子。她们要制服这个敌人。可是敌人哪有那么容易束手就擒的?趁着她们不停地在沙地上行走,沙子就会与她们的汗水混在一起,进入衣服内,攻击皮肤。要不了多久,她们的身体就会因沙子的摩擦破皮,继而引起红肿、发炎……为了对付沙子,她们经常在无人的地方集体赤身裸体,直到快回到近人烟处才再把衣服穿上。

我无端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言辞: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这样的言辞,带有明显的启蒙气质革命意味,似乎并不适合她们。可是,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

1.文中“四十棵”“三斤多”、“一百三十斤”、“十多斤”、“蒙、挑、带、走”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对文学作品来说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在文中找出,分析其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章最后说鲁迅先生的言辞“似乎并不适合她们”,又说“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宋代不像后人所说的那样积贫积弱,但始终面临强敌环伺、国力不强的局势,宋代士人对此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很少用诗歌来歌功颂德。宋代的民族矛盾空前激烈,三百年间外患不断。汉、唐都亡于国内的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而北宋和南宋却亡于外族入侵。这样,宋代诗人就势必对爱国主题给予格外的重视。北宋无力制止辽和西夏的侵扰,以供给巨额财物来求得妥协。这种屈辱的处境成为诗人的,成为宋诗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即使在婉约风格尚占统治地位的词坛上,也出现了苏轼、贺铸等人在词中要求抗敌的呼声。即使是以婉约为主要词风的姜夔、吴文英,也在词中诉说了对中原沦亡的哀愁。即使是崇尚隐逸的四灵和行谒谋生的江湖诗人,也写过不少忧国的篇章。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则是陆游、辛弃疾等英雄志士的激昂呼声,他们的作品把爱国主题弘扬到的高度,从而为宋代诗词注入了英雄主义,并且维护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尊产。从那以后,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的关头,人们总是会从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宋代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

1.请在文中划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写到陆游、辛弃疾等的作品为宋诗注入了英雄主义,请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指出两处英雄主义的体现。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我们的语文生活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与使用的场合,这是文艺鉴赏中的逻辑;王安石以雄辩的论说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热情奔放的诗句中,也同样包含着逻辑……

学点儿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逻辑能够让我们化繁为简,去伪存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问题的本质。学点儿逻辑,你会发现:逻辑不神秘,过去你就自觉不自觉地用过它;逻辑很有用,它能让你的思考更加严谨周密,阅读与表达更具洞见,更富理性。

1.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项是(       
A.“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关系,汤不烫,我一点也不痛。”
B.听到祥林嫂的死讯,鲁四老爷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C.盘点盖茨、乔布斯这些大富豪,辍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因此大学毕业实无必要。
D.近体诗要么是律诗,要么是绝句。杜甫的《登高》是律诗,所以它一定不会是绝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6-27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