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白(701-76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三十五

李白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

【注】①崩沦:衰落。②典出《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斫郢人鼻之灰而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运斤成风,指精湛的技艺,高明的手段;郢中质指施展技艺、手段的必要合作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通过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两个典故,以一“惊”一“笑”二字,讽刺那些跟在别人后面盲目效仿的人。
B.五六句,诗人认为表面上斐然的文采其实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批评雕琢字词却失去了文章天真风格的作法。
C.七到十句,诗人觉得虽然在小棘刺上雕刻沐猴,费尽精神,极尽辛苦,但是可以让人衣冠鲜明靓丽,获得荣誉。
D.此诗语言简古,或明或暗借助多个典故把抽象的诗歌理论阐发得简练深透,并且有极可感知的生动性和抒情性。
2.本诗最后两句运用“运斤成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骏马似风飙”描绘了“骏马风驰电掣一般地飞奔而出,战士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的场景。
B.“出渭桥”交代了军队的出发点。“出渭桥”而“鸣鞭”,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
C.汉地拉弓,匈奴地搭箭,表示战争持续时间短,凸显出了将领指挥的得当。这次战役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D.颈联描绘了“星芒已尽,茫茫大海上雾气也已经消散”的北地自然景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战争已然结束之意。
2.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诗人用“独”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年级下学期考前最后一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1】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2】,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3】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1】《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琴曲名。【2】绿绮:古琴名。【3】有《风入松》琴曲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四句叙述并描绘卢子顺所弹琴声仿若寒松在风中发出的悲凉之音。
B.第二首前四句叙述并描绘蜀僧弹奏的乐声像连绵的高山涧谷中的松涛一般。
C.两首诗都重在表现琴乐的艺术魅力,所以诗人都没有写弹琴的时间和地点。
D.两首诗不仅描绘了音乐所引发的听者的艺术想象,而且还暗示了乐曲名称。
2.咏乐诗中往往会融入诗人的感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融入自己听不懂幽人所弹琴曲、不能做其知音的愧疚之情。
B.第一首描写了弹琴之人在纷纷飞扬的洁白雪花中潇洒弹琴的动作。
C.第二首用“为我一挥手”表达蜀僧用弹琴的方式来寄寓离别之悲。
D.第二首用“客心洗流水”表达出听了动人的琴声后的愉悦感受。
3.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
2024-05-31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裴十四

李白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无题二首(其一)

秦观

世事如浮云,飘忽不相待。

欻然化苍狗,俄顷成章盖。

达观听两行,昧者乃多态。

舍旃勿重陈,百年等销坏。

【注】①裴叔则:裴楷,字叔则,西晋名士、官员。②玉山:语出《世说新语·容止》,言嵇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③身骑白鼋:语出《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鱼”。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联连续使用两个晋人典故,意在颂赞裴十四具有晋人名士风姿。
B.裴十四为了将万里写入胸怀间,骑着白鼋游历,引得人用金买其一顾。
C.“俄顷”指时间极短,基于诗句的对称性及语境,可推测“欻然”与其同义。
D.秦观认为智者不执着于争论是非,而只有愚者才会纠结于多种观点态度。
2.林庚《说“木叶”》中提到“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两首诗都使用了“浮云”的意象,但其暗示性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4-05-28更新 | 93次组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敬亭山

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迴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①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该诗作于宣城太守任上。②纡组:系佩官印。③丹梯:指寻仙访道之路。④睽:违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诗开头两句写远眺敬亭山,采用简笔勾勒,总写其貌:随后两句采用虚笔,写神仙灵怪安居于此山,—实景—虚境,笔触多变。
B.谢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敬亭山蔓藤交错、独鹤鸣叫、饥鼠夜啼等自然景象,烘托了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与“兼得寻幽蹊”蕴含的情感呼应。
C.李诗写众鸟高飞远去,孤云悠闲自在地飘走,暗示诗人观望敬亭山时间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D.谢诗和李诗写法不同:谢诗对敬亭山作了全方位的“逼真”描写,李诗则并未着力于此,而是将景物拟人化,以抒写自己的精神世界。
2.谢诗末句的“无睽”和李诗末句的“只有”都流露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作出理解。
2024-05-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徐安宜(节选)

李白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大车扬飞尘(节选)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注】①徐安宜,指在安宜(地名)任职县令的徐氏。②浮人,在外流浪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徐徐,吹拂百里。《赠徐安宜》三、四句写安宜自然环境怡人,为后文写川光、日色等景象作铺垫。
B.浮人若云,返乡耕耘。《赠徐安宜》五、六句描写的情境氛围与张若虚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迥异。
C.大车经行,飞尘蔽空,道路晦暗。《大车扬飞尘》起笔虽不直接写人,但已渲染出车中人的声势。
D.同样是刻画宦官的权势,“行人皆怵惕”与《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运用的手法不同。
2.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其中“观”与“怨”,前人释为“观风俗之盛衰”“怨刺上政”。李白这两首诗正好分别对应诗歌这两种功能。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星芒: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首联通过骏马奔驰的描写,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生动表现了战士们出征时的迅速与激昂。
B.颔联布局简洁,笔法洗炼,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一个大转折,省掉了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
C.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在赞扬将士们的献身精神之余,也许“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D.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写破敌时的艰难。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
2.结合全诗的意境与情感,谈谈你对诗中“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两句的理解和认识。
2024-05-2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②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山月随人归”,运用了拟人化的描写,把山月写得脉脉有情,营造出了山中悠远空灵的意境。
B.诗人在众多的田园景物中,选择了“绿竹”和“青萝”两种物象,反映了诗人追求淡泊的心境。
C.“美酒聊共挥”着一“挥”字,暗含了诗人的远大理想抱负不会因一时阻遏而气馁的豪迈气概。
D.本诗与陶潜《归园田居》内容相似,但陶诗善用白描,不着意染色;李诗色彩鲜明,着意渲染。
2.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太白山水诗亦带仙气。”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1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送韩侍御之广德

李白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注】两首诗均作于诗人晚年被贬夜郎遇赦之后。贳(shì)酒:赊酒。泉明: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故称陶渊明为泉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句不见“月”字,但因“无烟”却已得月色澄澈明净之境。
B.第二首诗前两句“绣衣”和“贳酒”形成对比,突出窘迫,抒发愤懑。
C.“酣歌一夜送泉明”,既开导朋友淡然处世,也是赞美他不畏权贵如陶潜。
D.两首诗的后两句都写赏月饮酒之乐,都能表现李白的洒脱不羁,豪放浪漫。
(2)两首诗都提到“赊月色”,请你从修辞和意境角度试作赏析。
(3)有论者说第一首诗的首句与苏轼的《赤壁赋》的明月大江、羽化登仙意境颇有相近之处,请你试作评点。
2024-04-23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高三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朱庆馀【注】

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

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

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

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朱庆馀:唐朝中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诗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动荡和生活艰辛的感受,诗人认为,社会变迁导致人们的生活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B.朱诗第五、六句运用借代手法描绘了社会现状,道德沦丧,年景荒芜;第七、八句以山下的路为象征,表现了整个社会的困境。
C.李诗开头四句写朋友为诗人设宴饯行,通过“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D.李诗中“行路难,行路难”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既强调了前行道路的艰难,又一语双关,突出诗人前途的艰难。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异同点。
2024-04-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