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 题

杜甫

涕泗不能收,哭君余白头。

儿童相识尽,宇宙此生浮。

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

还瞻魏太子,宾客减应刘

【注】①铭旌:竖在死者灵前的旗幡。②应刘:指应玚和刘桢,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曾深受魏太子曹丕器重,后两人相继死于瘟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首联两句直抒胸臆,写好友的去世让诗人万分悲痛,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B.第三句写诗人从前认识的儿童都已长大,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深沉忧思。
C.第四句感叹自身漂泊无定的处境,朋友的离去让诗人在这世间更加孤独。
D.全诗着力写一“哭”字,诗人既哭不幸去世的友人,也哭穷愁潦倒的自己。
2.比较赏析本诗后两联不同的抒情手法。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又呈吴郎[注]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中。


【注】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瘳”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表明之前已经就西邻扑枣之事写过诗劝说过吴郎了,但效果不佳,故而“又呈”。
B.前两联诗人用自己之前对待西邻贫妇扑枣的态度,来启发劝导吴郎,希望其理解体谅。
C.颈联说吴郎“插疏篱”并非针对西邻贫妇,给吴郎留下回旋余地,有利于达到目的。
D.尾联道出了人民贫困的社会根源,也表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深情和心忧天下的胸怀。
2.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请结合前两联的相关语词谈谈你的理解。
2018-07-3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昆明十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注】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
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交待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拔的经历。
C.“中天悬明月”至“壮士惨不骄。”描写了一轮明月高悬的夜晚,军纪森严严明,将士们听到悲笳阵阵,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倍感寂寥。
D.全诗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步步相生,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景、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得。”
2.王昌龄的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盛誉,下列诗句均出其手。请你判断下面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A.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B.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D.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2017-06-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岁 暮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016-11-0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人教版选修中国古诗歌散文欣赏第12课 隔夜 李凭箜篌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