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商隐(813-858)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9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宫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认为吴王个人是亡国的罪魁祸首,与西施的关系不是很大,而李诗则隐晦地借咏史的名义来反映现实。
B.“奢云艳雨”指吴王当年奢华绮丽的生活,“禁门深掩”表现吴宫的沉寂,结合后文“满宫醉”,暗示了宴会的华靡,从侧面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C.陆诗和李诗的题目基本相同,都是把当年的吴王宫殿作为直接描写对象而进行怀古的。
D.“香径”“棘丛”今昔对比,突出了吴宫今日之衰败,而“日暮”“漂花”则写出了一种王朝落幕的悲怆。
2.这两首诗同写“吴宫”,在语言风格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4-05-19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银川一中、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联合考试二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宿晋昌亭闻惊禽【1】

李商隐

羁绪鳏鳏【2】夜景侵,高窗不掩见惊禽。

飞来曲渚烟方合, 过尽南塘【3】树更深。

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

失群挂木知何限【4】,远隔天涯共此心。

注释:【1】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丧妻,且在长安谋职不遂,不得已远赴四川幕府就职,行前作此诗。【2】鳏鳏:因忧愁而张目不眠的样子。【3】曲渚、南塘:均为晋昌亭附近地名。【4】失群挂木:失群指胡马,挂木指楚猿。何限:多少,几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羁绪”二句叙写诗人因为被惊禽所扰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烦闷心情。
B.“飞来”二句承接“见惊禽”三字,写出惊禽飞来飞去、栖处难寻的状态。
C.“榆塞笛”想象北方边塞征夫吹笛的苍凉场景,含蓄地表达了深沉的悲哀。
D.“橘村砧”描写捣衣之声,与“捣衣砧上拂还来”在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惊禽”比兴,将自己的心态、情感寄托于物象之中,意味隽永。
B.“烟方合”“树更深”将抽象的时间流逝具象化,凸显了惊鸟徘徊之久。
C.“胡马”句中“和”意为“应和”,这个字将人的情味融进了胡马形象。
D.本诗四联皆用对仗,全诗起承转合章法井然,尾联收束全诗,点明主旨。
3.从全诗看,“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两句有何作用?
2024-05-1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薛岩宾

李商隐

曙爽行将拂,晨清坐欲凌。

别离真不那,风物正相仍。

漫水任谁照?衰花浅自矜。

还将两袖泪,同向一窗灯。

桂树乖真隐,芸香是小惩。

清规无以况,且用玉壶冰。

[注]①李商隐多次应考,终于考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但由于朋党倾轧,他马上又被贬,调补弘农尉。此诗当是李商隐调补弘农尉时所作。薛岩宾为秘书省同僚。②曙爽:天明放晴。③芸香:指秘书省校书郎之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以物静衬人动。前两句谓天将放亮,清晨到来;后两句谓风物依然,而人事有了变动。
B.诗中“漫”以下四句情感达到了高潮,写出了沮丧之意,从流水、凋零的花朵,再到灯前洒泪,告别同僚。
C.“桂树”“芸香”二句对仗工整,前者指登科及第,后者喻任职校书郎,展现了诗人急于出仕的迫切心理。
D.诗的末尾隐喻深沉,化用“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之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的意象,简要分析。
2024-05-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联合监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地名、诸葛亮曾驻军于此。②储胥:军用的篱栅。③上将:主帅,指诸葛亮。④降王:后主刘禅。公元263年、后主出降也经过第笔驿。⑤管乐:管仲和乐毅。管仲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乐毅、燕国名将、曾大败齐国。诸葛亮隐居时,自比管仲、乐毅,吟咏《梁父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畏”即畏惧,“简书”指军令,首句写至今猿鸟还在畏惧诸葛亮的军令。
B.“挥神笔”与“走传车”形成了鲜明对比,刘禅最终投降,蜀汉归于败亡。
C.“关张”指关羽、张飞、关羽、张飞早亡,让诸葛亮失去了“左膀右臂”。
D.诗人曾拜谒武侯祠,想起诸葛亮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感到“满怀愤恨”。
2.杜甫《蜀相》的颈联与本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称颂之情,但称颂的具体内容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2024-04-21更新 | 7次组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海棠【注】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王直方诗话》记载: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对于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横遭贬谪的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一到黄州,便目其为知己,并数次小酌花下,为之赋诗。这首七绝也当是咏此海棠。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句“醉流霞”一语双关,既指醉于美如流霞的仙酒,又指沉醉于眼前的花儿。
B.李诗“倚树沉眠日已斜”与李白的“迷花倚石忽已暝”都体现了诗人的“迷花”境界。
C.苏诗“东风”“香雾”“明月”等意象营造了空蒙明净的意境,烘托了海棠的高洁美丽。
D.苏诗三、四句“花睡去”“照红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的情态。
2.《花下醉》《海棠》中诗人均“持烛赏花”,但心境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4-04-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按先后顺序叙写了女子起床、化妆、梳洗、照镜和着装的完整过程。
B.作品通过多个意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C.第二句描写女子的鬓发脸庞,动静结合,使诗句平添生机。
D.末句鹧鸪双双,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点出了她所追求的理想。
2.“闺怨词”是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但本词表达闺怨之情却极为含蓄,请简要分析。
2024-04-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测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

李商隐

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

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

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

[注]①彻师:指唐末高僧僧彻。②紫阁:指紫阁峰,在终南山四皓祠之西,酃县东南三十里。③琉璃:各种天然的有光宝石,本名璧琉璃。此处指以琉璃装饰的佛像和佛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往岁秋与彻师同宿”是本诗情感的触点,蕴含着诗人回忆与畅想的情感。
B.首联叙事,直接回忆往岁秋日与彻师在紫阁峰同宿的旧事,用“议宿时”点题。
C.颈联以数字入诗,用“万里”写漂泊之远,用“三年”写与彻师分开时间之长。
D.尾联与首联呼应,在点明频梦故地原因的同时,表达了诗人想皈依佛门的心愿。
2.这首诗的颔联是怎样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2024-04-15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闻思归乐

吴融

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

尽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

我家方旅食,故国在沧州。

闻此不能寐,青灯茆屋幽。

【注】①思归乐,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这里指杜鹃的鸣声。②茆屋:茅屋。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第一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杜鹃“兼雨”啼叫不停,营造了气氛,奠定了感情基调。
B.杜鹃发出“不如归去”的啼叫声,引发了诗人思乡恋家的无限愁绪。
C.颈联说诗人家乡是沧州,全家客居寄食他乡,表现了社会的动荡。
D.诗人漂泊客居他乡,听见杜鹃“声声只道不如归”的啼叫夜不能寐。
2.下列对《夜雨寄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的“北”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从诗歌内容来看,应是指代诗人的妻子。
B.第一句“期”字两见,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C.“巴山夜雨”的重出,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表现时空回环往复之美。
D.本诗用语质朴,虽然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余味无穷,与《锦瑟》风格一致。
3.《雨后闻思归乐》尾联中的“青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西窗烛”相比,在手法运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024-04-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昌谷北园新笋(其一)

李贺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注]①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於陵,古县名。③母笋,大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诗中首句描绘了初生之笋幼嫩的箨和香美的笋,新笋刚长出,洋溢着生机。
B.李贺诗中的笋是诗人理想化了的形象,晶洁如玉,生机勃勃,它要挣脱壳的束缚。
C.李商隐诗前两句写出了笋的珍贵,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获得无数新笋的欣喜之情。
D.李贺诗前两句重在写新笋的外形特征,后两句重在刻画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请简要分析。
2024-04-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

李商隐

闻君来日下,见我最娇儿。

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

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

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

注释:①杨本胜:名筹,字本胜,杨汉公之子。阿衮:商隐之子衮师,生于会昌六年,作此诗时(大中七年)已八岁。商隐大中五年赴梓州幕,衮师即寄养于长安。②龙种:指衮师。李商隐与唐皇室同宗,故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因在梓州幕府任职,离开儿女已有一段时日,故而杨本胜来时,殷勤打听消息。
B.颔联的“应”和“恐”,意为“应该”“恐怕”,作者因见不到儿女,故而有此推测。
C.颈联是作者的心碎之语,作者回忆离别之际,儿子瘦弱,女儿痴顽,不禁悲从中来。
D.李商隐的诗歌向来以委婉晦涩难以理解著称,本诗却没有其一贯的特点,晓畅如话。
2.清人纪昀引《四家评》说,“结有情致,诗须如此住,意方不尽于言中”,请你结合本评语,赏析尾联。
2024-04-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